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武汉举行
2019-11-16 21:01:32   来源:今日湖北

本网讯,2019年11月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是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向世界推介“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重要活动,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摩洛哥、印度、蒙古、葡萄牙、马里、肯尼亚、尼泊尔、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人出席了论坛。

1.jpg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湛毅青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中共湖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江国志,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等先后致辞,并举行了“中马智库联盟”协议签署仪式。

李元元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向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一带一路”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六年来,“一带一路”汇聚起世界美美与共的认同和力量,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建设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步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全球经济出现了稳定向好态势,但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

李元元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建校67年来,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潮头,实现了快速崛起,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学校敏锐地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时代机遇,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美誉,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拥有“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项目平台和“喻园·家”高端外专引智项目、“一带一路”专项研究项目等,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者间的合作与交流。2018年,学校有近500名学者造访了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行。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不仅仅开阔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为传播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助力添彩。

李元元指出,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新型高校智库建设,2014年2月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国家治理研究院。短短五年时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实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十大改革智库”和湖北省“十大新型智库”,并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被评为“中国核心智库”,位居“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榜”前列。他进一步指出,本次东湖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汇集国内外著名学者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问题与出路等议题,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本次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决策建议。

中共湖北省委改革办副主任江国志指出,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和地区合作、加强全球治理的战略举措。期盼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利用此次“全球治理·东湖论坛”的良好契机,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既正确解读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也反思并总结“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讨,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智库智力支撑作用更具时代性、政治性、国际性。

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指出,“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倾力打造下,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中国探讨“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他指出,中国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之治取得了巨大成就,彰显出巨大的制度优势,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创新,以经济互通促进政治互信、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通过“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湖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赢共进,从一个视角充分验证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强大真理力量。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指出,“一带一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文化意义。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和平之路,也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人类“文明互鉴”理念是我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引领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并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文明互鉴”可以密切沿线国家的交往,“文明互鉴”可以推动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文明互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方案。

论坛设有1场大会报告、4场主旨演讲和3个平行论坛,共计70余位从事“一带一路”、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言。在大会报告中,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徐锭明,耶鲁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Thomas Pogge,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中国—摩洛哥友好协会荣誉理事长、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主任Alkhalloufi Toumert,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灵桂等,围绕全球治理变局与“一带一路”的机遇及愿景等议题作了深入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作了《全球治理变局与“一带一路”机遇》的报告。他从三个方面就 “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全球治理变局的本质及其可能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全球治理格局,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同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引发对于全球化不同的态度和价值分化,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挑战二战以来的全球治理格局,全球治理出现巨大变局。二是要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在全球治理变局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一带一路”有三个核心点:“共赢”是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尽管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参与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实现互利合作共赢;“共建”是途径,即凝聚各自在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推动共同建设,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关键的一环;“共商”是前提,应遵循自愿、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三是要自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从直接的层面上看,“一带一路”有助于加强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的合作,通过共商、共建实现共赢;进一步看,有助于推动区域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更进一步看,“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案。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经济体是史上首创最大的经济体,既是跨国的,也是跨越洲际的宏观战略。涵盖60多个发展水平不一、社会制度迥异的国家,汇集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防务等多领域元素。他认为,“一带一路”面临着舆论博弈、落地战术等考验,当前最大的客观考验主要来自西方媒体与非政府组织NGO的负面舆论,最大的主观考验在于落地战术,“一带一路”要落地推进,务须因地制宜,而这必须依托在坚实的国别研究基础上。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新形势,他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严谨界定“一带一路”具体项目标准;广纳外方多视角的意见;善用并结合当地智库与媒体喉舌,全面强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语论述与宣导;扩展落地的人才库;将产能与技术的中外合作提升至中国智造的新高度;输出“脱贫减贫”等治理经验和智慧等。他期待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来提供全球治理方案,引领国际社会掀开全球一体化的新篇章。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一带一路”将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将由大家共享。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为国际社会搭建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是绿色之路、健康之路、智力之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数字之路、廉洁之路。

在4场主旨演讲中,有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马来西亚),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奥纳西斯学者Vasilis Trigkas(希腊),印度德里大学教授Roopinder Oberoi,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Sukhee Gombo(蒙古),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副院长Francisco José B. S. Leandro(葡萄牙),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Yoro DIALLO(马里),东非天主教大学法学系教授Ernest Beyaraza(肯尼亚),乐山师范学院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Buddhi Prasad Sharma(尼泊尔)8位外国嘉宾发言。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吴洪英,中国政府非洲事务前特别代表刘贵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梁昊光,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史志钦,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王海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岳西宽,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沈铭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鲁桐,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华,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虞崇胜,研究员陈刚、栗志刚、李翔等20余位国内嘉宾发言。围绕全球化变局与中国的新角色、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接“一带一路”的机遇与合作、“一带一路”绿色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内在机理、全球治理现代化的科学路径等议题进行讨论。

在3个平行论坛中,来自政府、高校和企业的青年学者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治理智慧与治理方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多个维度出发,畅谈“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还有不少学者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制药产业创新与全球正义”,并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出席此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意义重大而深远,展示了华中科技大学及国家治理研究院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使命担当,正确解读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总结和反思“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畅想并展望“一带一路”的未来,为推进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据悉,论坛期间同时举行了第三期华中科技大学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60多位留学生和国际教育学院的20余名留学生参加了培训。

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致远智库、《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武汉锦绣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协同单位还有中共湖北省委改革办、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等。(编辑:刘阳 通讯员 张梦 杜志章)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