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随着现场工人完成最后一段钢箱梁的焊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实现合龙,标着由武汉市交投集团牵头投资建设、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和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联合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世界跨度最大的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实现全桥贯通。
青山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四环线东北段跨越长江的通道,项目路线起点(南岸)连接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终点(北岸)连接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桥位上距天兴洲公铁两用桥约7.5km,距天兴洲洲尾(下游)约1.8km,下距阳逻长江公路大桥约12.0km。大桥主跨为938米钢箱及钢箱结合梁斜拉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箱及钢箱结合梁斜拉桥;桥面宽48米,是目前跨越长江桥面最宽的桥梁。主塔采用“A”型塔设计,塔高279.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A”型塔。桥面按八车道设置,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同时为满足城市货运和长江航运需求,武汉青山长江大桥设计须满足荷载重、车流大、航道宽等需求,因此将大桥设计为全漂浮式斜拉桥结构,即承重索塔不设下横梁,主梁依靠斜拉索的拉力处于全悬浮状态。远远看去,大桥非常刚劲有力、清爽耐看。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青山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介绍,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可以改善大风、地震等特殊外力作用下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漂浮体系可以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使桥面梁体顺着拉索方向来回“荡秋千”,达到抗震消能的作用,这一设计技术可以保证大桥主体结构受力安全和工程费用节省。
此次大桥顺利合龙,设计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设计方案,提出高精度和低精度两套预备合龙方案,以确保大桥在大悬臂状态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能快速合龙以保证结构安全。经过统一调度、精心安排一举实现腹板骨架高精度零误差栓钉拼接,顶底板实现全截面完全吻合施焊连接。这就赶在夏季雷雨大风天气之前及时合龙,确保了特大跨度斜拉桥悬臂状态的施工安全。
“对跨度938米,全宽48米,高度4.5米的薄壁钢箱,这次实现了零误差合龙,非常不容易!充分显示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建造的技术水平!”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兴奋地说。
青山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第十一座大桥,作为武汉四环线跨越长江的通道,是四环线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预计于2019年年底建成通车,通车后将成为武汉青山区到黄陂区的一条新通道,会进一步优化武汉“环线+射线”路网结构,对缓解武汉过江交通压力、增强武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中部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记者熊源 通讯员王虎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