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陈思炎 通讯员 周金虎 刘媛贞)9月13日—14日,由民盟中央和民盟湖北省委员会主办,主题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和创新发展”的“第四届民盟教育论坛”在湖北黄冈市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向大会致欢迎词,中共湖北省统战部副部长冯艳飞,湖北省教育厅及黄冈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民盟组织代表以及全国教育问题专家学者170余人,围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基础教育管理,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开幕式上,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指出,民盟是以教育科技文化为主要界别特色、以“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为己任的参政党,始终坚持将教育作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从发展上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关系;二是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发展的关系;三是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均的关系。从改革上来看,加强“市域统筹”和“省级统筹”的治理能力,利用“以县为主”、“市域统筹”、“省级统筹”和“中央统筹”的多管齐下,形成最佳统筹协调合力,才能更快推进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从创新上来看,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入手,加强创新型教师针对性培训,改进教学方式和模式,最终实现推进创新教育的目的。
民盟湖北省委员会在大会致辞中谈到,湖北作为传统的教育大省、教育强省,近年来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和创新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遴选出一批基础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积极推动了湖北基础教育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在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湖北通过“两个500所”计划,努力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教育信息化,使山区学校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专项计划”,累计为一万余名贫困地区考生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与此同时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幅提升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通过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破解高中发展困境。此次论坛将为湖北的教育发展传经送宝,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公平和创新是两翼。”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在向大会致欢迎词时表示,基础教育关乎未来人才,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本次论坛能推动老区教育发展,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将“多元评价”视为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平衡器。长期以来,中国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人才评价标准上趋于单一化,“高考定终身”的顽固观念挥之不去。单一评价体系不仅遮蔽了人才多样性,更会导致最大的不公平。人才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实现机会公平、条件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才能为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特色。袁振国教授建议,管理者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尊重学生,才能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在教育事业总体格局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在实践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不十分完善,继教培训尚未涵盖所有在职教师,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民盟湖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武汉市委常委、民盟武昌区工委主委、武昌区教育局副局长谭艺琴建议:依据属地原则,建立统一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全覆盖。加强整合创新,推进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积极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大胆引入第三方社会培训机构,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资质认证,承担地区公办民办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以缓解地方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压力。
据了解,“民盟教育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是首次将基础教育作为讨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