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专题资讯
“十四五”湖北发放561亿帮扶困难群众
2025-09-23 14:57:27   来源:长江商报

湖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9月22日披露,“十四五”以来,湖北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致力于解决民政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成效。

兜底性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更实更牢,体现在“三个加强”。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61.22亿元,年均保障约193.8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机制,五年累计救助81.45万人次。全省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中115.12万人纳入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范围,兜底保障扎实可靠。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省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配备、培训实现全覆盖,为9.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62.5万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关爱保护。加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基本服务保障,及时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系统发放率、主动服务率、全程网办率均保持全国前列,惠及47.6万困难残疾人和76.2万重度残疾人。

基础性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供给更多更近,体现在“五个提升”。提升政策制度层级,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兜底养老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统筹资金15.7亿元支持336个县级和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4.5%。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市场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家庭,“十四五”期间,共完成10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9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460个,提档升级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000个。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效,充分利用现有养老、医疗机构阵地和设施,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390家,床位总数超10万张。

普惠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更优更畅,体现为“三个减少”。减少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审核时限,让救助更及时,创新推行“一次申请、分类审批”、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救助对象,审核确认时限从常规的22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减少丧葬费用,让群众负担更轻,目前公益性安葬设施(含在建)已覆盖所有县(市、区)城区和94%的乡镇中心村。减少政务事项办理环节,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推进开办养老院、居民身后“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幅提高办事效率。

湖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民生需求导向,开门谋划“十五五”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切实保障兜底性民生,加快改善基础性民生,稳步发展普惠性民生,为支点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