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专题资讯
陈世训:余热生辉的退休干部
2025-09-03 18:01:13   来源:今日湖北


“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信念。” 这是陈世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诺言。陈世训,1955 年 3 月出生于阳新县王英镇法隆村法隆组,1989年担任法隆村村委会副主任,直到 1998 年退休。几十年间,他见证了法隆村的变迁,也用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佩的故事。

扎根基层的实干家

1989 年,陈世训怀揣着对家乡发展的热忱,走上了村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那时的法隆村,道路泥泞,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决心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就要为群众办实事。” 陈世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田间地头、村头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积极协调资源,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民修建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这条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打开了法隆村通往外界的大门,为村里的经济发展

来了新的希望。

在担任副主任期间,陈世训还积极推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组织村民修建灌溉水渠,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提高了粮食产量;他带头发动村民集资建起了村里的第一所小学,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每一件实事,都凝聚着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群众的深情。

温暖乡邻的贴心人

陈世训深知,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力量。他善于团结群众,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在推进村里各项工作中,他总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村里有位孤寡老人,生活十分困难。陈世训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经常为老人送米送油,帮老人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解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其他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共同照顾这位老人。谁家有矛盾纠纷,陈世训同志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耐心调解,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的道理,使法隆村成为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1756894575227911.png 

余热生辉的践行者

1998 年,陈世训从法隆村副主任岗位上退休了。按理说,经历了多年的忙碌,他可以好好休息,安享晚年。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退休不褪色,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继续发挥余热。

“我是党员,党培养了我,我不能在退休后就坐享清福,还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点事。” 陈世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积极配合和支持村 “两委” 工作,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的任务。每当下达新的政策任务,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拿着宣传资料,走街串巷,向村民讲解政策的意义和好处。他的耐心和热情,让村民们对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支持。

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陈世训从未缺席。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讨论,为年轻党员们传授经验。他总是说:“年轻人,要多学习党的理论,时刻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对党的忠诚,他多次获得 “当月优秀党员” 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在党内发挥榜样作用的赞誉。

传递正能量的模范

陈世训始终保持着对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在他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枚党员徽章,那是他多年来参加党日活动的见证。他常常对家人说:“党员徽章,是党员的荣耀,也是党员的责任。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为党旗增光添彩。”

陈世训积极参加村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讲述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村民们的爱国热情。他还鼓励年轻人参军入伍,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陈世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是村里人对他的评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不仅在工作期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法隆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成为年轻一代党员学习的楷模。陈世训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忠诚、担当和奉献,为法隆村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讯员:贺雯

责编:万星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