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专题资讯
从“起跑“到“冲刺” 解码小米项目审批“四步加速法”
2025-09-01 12:17:06   来源:今日湖北


               东湖高新区政数局创新服务机制实现工业项目审批“极限提速”

“这种服务想慢都难啊!”在小米智能制造园二期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向记者感慨据介绍,小米智能制造园二期项目是武汉东湖高新区探索工业项目建设全流程高效服务机制创新升级的重点项目。针对工业项目审批环节多、流程长、落地慢等问题,东湖高新政数局创新推出项目审批“四步加速法”,其起跑+并道+冲刺+护航”的工业项目审批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营商环境优化样本。

1756700203132126.png 

一、起跑:超前谋划——全流程预审抢“起跑优势”

“我们就像田径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前就做好了充分热身。”东湖高新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班精心梳理《审批事项清单》,将土地出让合同范本、规划许可申请表等28项材料模板打包交付企业,显著压缩材料准备时间;园区提供设计方案同步预审服务,企业盖章后即可完成全部预审流程。

数据显示,这套“热身方案”效果显著,项目前期周期大幅缩短,真正实现了从“等地期”到“冲刺期”的转变。“以前是干等着,现在是抢着跑。”小米项目负责人感慨道。 

二、并道:打破审批“接力赛”——三线并进“换挡提速”

在项目签订成交确认书,审批进入关键阶段。政数局立即开启“三线并行”的创新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审批“接力赛”的弊端。

第一赛道“政企陪跑”:在10天公示期内,专班上门指导企业同步完善土地出让合同、不动产权证等4类证照材料,确保“不跑冤枉路”。

第二赛道“技术超车”:政数局主动协调勘测院,使其提前出具地籍测量成果,同时联合税务局提前出具契税、印花税申报表,确定缴税金额,完善项目申报条件。

第三赛道“规则突破”:实施容缺受理机制,允许企业在未取得完税证明等材料前先行预审,“就像短跑比赛,先起跑后系鞋带”。

三线并进的效果立竿见影,项目在公示结束当日即签订土地出让合同,3日内接连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较常规流程大幅提速,企业跑动次数明显减少。

三、冲刺:帮办代办——最后百米“领跑冲刺”

进入施工许可环节,政数局派出了专业“陪跑团”。得知小米项目施工许可即将启动申报,帮代办专员主动与小米项目团队对接11预审施工合同、人员信息等12类核心文件,完成全部材料的前置准备工作。

“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使出了‘组合拳’。”东湖高新区政数局帮代办专员介绍,18日组织专班赴企业开展“上门联审”,现场指导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同步完成人员资格核验,确保所有“参赛资格”符合要求。

开工当天,企业只需“线上提交”,系统即刻“撞线”完成审批。“就像专业田径队的最后冲刺,我们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小米项目负责人笑着说,“这种服务想慢都难!”

四、护航:全程补给——“能量站”确保不降速

为确保项目全程“不降速”,政数局还创新设置了多重“能量补给站”。通过联动规划局、园区办、图审办等相关单位,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审批服务合力。依托工作专班加强联系沟通,实时跟踪审批进度,及时预警“卡点”。

专班主动提供规划建设方面的专业指导服务,帮助优化设计方案,保障了方案的一次性通过率,避免了传统审批中反复修改的“折返跑”。“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项目设计负责人表示。

东湖高新区政数局表示,“四步加速法”通过超前服务、并联审批、精准帮办、全程辅导的创新组合,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的“极限提速”。未来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在“高效办成1件事”等重点领域探索创新,为更多重点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小米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优化样本。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中,“光谷速度”正不断突破极限,助力打造“拿地快、开工快、投产快”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责编:万星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