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专题资讯
阳新县富池镇:红渡领航·郝矶先锋
2025-08-01 09:30:26   来源:今日湖北


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郝矶村地处长江南岸,与武穴市田家镇隔江相望,依水兴村,素有千年古渡的称号。这里是连通两岸群众的重要码头,也曾是解放军四野部队渡江南下作战的红色渡口。

出生于1939年8月的退休教师王义珠,是解放军四野部队渡江作战的见证者之一。如今,望着江面熙熙攘攘的船只,他不由得想起解放军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那段峥嵘岁月。

1949年的夏夜,长江南岸的郝矶村被一种异样的寂静笼罩着。只有陈家嘴方向时常传来“咻咻”的破空声,紧接着是对岸田家镇腾起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转眼间,76年过去了,王义珠已由孩童变成86岁的老人,如今想起来,炮声仍像在耳边炸响。

1754011755885324.png 

(村民围坐在“红色议事厅”里,就村庄治理问题畅所欲言,摄影:王贤月)

红色渡口,忆峥嵘岁月

据王义珠回忆,那时村里撑船的有四百来号人,他们大半辈子靠长江捕鱼讨生活,可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把沿岸的所有船只全赶到富池口湾港,并将船底凿穿,再沉入河底。王义珠记得清清楚楚,并特别强调:“村里王忠毅、王义秀、王忠洪、王忠乾等人却没舍得把船交出去,偷偷地将自家的小船开到小港的浅滩,并灌满水沉入水底,这在当时是要掉脑袋的事,但是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当时我家里还住着一位的河北籍共产党地下交通员,负责与江北的解放军部队联系,他白天蜷缩在柴房,夜里才敢出来。”王义珠介绍。有天夜里,门外传来轻轻地敲门声,“老乡老乡,开开门,我们是解放军”,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急劲儿,这是解放军派来接应的人,告知解放军正准备沿着蕲春到武穴龙坪一带渡江南下。

1949年农历五月初九,解放军开始渡江南下,王忠毅、王义秀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沉底的小船拉起,并一瓢一瓢地把船里的水舀出来。就这样,想着撑着小船向江北划去。小船不大,两边船帮各挤得下八个人,十六双穿着草鞋的脚几乎挨着脚,船板被踩得咯吱响,一天十六趟,从鸡叫头遍忙到月上中天,持续了几天。

上岸后的解放军战士全部聚集在郝矶,解放军还向村民们借锅、柴火等物资,并清晰地写着“借郝矶村某某柴火多少担、锅几口......”这样的借条,还做好了饭,叫上村民一起吃。

红色基因,续精神血脉

七十六载光阴流转,但是那份红色的印记却深深地烙在郝矶人的骨子里,指引着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步步向新、节节向上。

“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哪有解不开的疙瘩?”午后的村委会里,辅警王涛正握着两位村民的手耐心劝说。原来,是郝矶组的两户人家为了房屋采光和烟囱朝向闹得脸红脖子粗,铁锹都快抡到了一块儿,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肯让步。王涛搬来两条凳子,让两家人面对面坐下,先给唠起家常,又掏出纸笔写着烟囱改向方案。“远亲不如近邻,和气生财。”他笑着打圆场,最终两家人都松了口:一家同意改变烟囱朝向,一家承诺不再砌墙,还在王涛见证下签了协议,握手言和。

正午时分,党员王能礼正弯着腰在厂房里查看机械运转情况,额头上挂满汗珠。“你看现在这行情。他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汗,眉头却不由自主地拧成了一个疙瘩。父亲说当初咬牙办企业,心里就一个念头,就是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带着乡亲一起奔。厂子最景气的时候,机器24小时转着,周边村里近百号人都在这儿上班,谁家有个难处,厂里能帮衬就帮衬,只要厂子在,就有乡亲们一口饭吃

提起王能礼,村干部王浩打开了话匣子,语气里满是敬佩“他的父亲军人出身,在部队里炼就了一身硬骨头和韧劲受父亲影响,他传承父亲的精神继续带着乡亲往前奔跑。他心里始终装着的全村的事这些年,他为村里捐款捐物的次数,数都数不清。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子,办企业就是要回馈社会,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要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感慨道

七十多年过去,红色基因早已融入郝矶的谱系中,在这片土地上,红色精神血脉正代代相传,激励着郝矶人踔厉奋发,阔步向前。

红色议事,聚民心合力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各种突出的治理难题,郝矶村坚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以党建引领,增强干群合力,通过不定期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入户走访、志愿帮扶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急难愁盼问题,并将其一一纳入问题清单,形成具体议题。充分发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载体,按照“小事急事周一例会落实,大事要事党群大会表决”的原则,逐步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良好治理氛围。

村民汪冬花捂着鼻子说:“村里垃圾桶污渍太厚,夏天太阳一晒,气味刺鼻。”

“渡口桥两处开口,大货车开进来后乱停容易造成堵塞,不安全。”住在附近的江建家反映。

“餐饮店洗碗洗菜的水随意排放,横流在人行道,走路都打滑。”附近村民贾正池抱怨。

村民王华峰问到:“我家房子想重建,需要什么手续?”

工作日下午郝矶村红色议事厅里热闹非凡,十几位村民围坐一起就当前收集的几条“急难愁”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终这些问题都得到妥善落实。

就拿渡口桥头货车乱停问题来说,座谈会上有人提议“将口子封起来”,有人建议“派专人监督”。村两委当场梳理方案,随即向上级部门打申请,半个月后再开座谈会反馈效果,住在附近的村民纷纷说:“现在车子也没了,路也宽敞了不少,晚饭后还可以散散步。”

“红色议事厅不仅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问题解决、助力村庄建设发展的实践阵地。去年村里计划修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涉及5户村民的房屋拆迁,对拆迁方案不认同,一些老党员主动站出来做群众思想工作,村“两委”连续多次召开党群大会,最终达成共识,同意拆迁。”村党总书记王贵华说。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红色议事厅的议事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进一步激发。如今,村民们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去议事厅说说”,从路灯不亮到车辆无停车场地,从妇女“两癌”筛查到老人体检安排,桩桩件件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中找到了解决办法,郝矶村由于干群同心协力,变得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活力。

1754011782312570.png 

(党员群众奋战在金镶园港抗洪抢险一线,摄影:王贤月)

红色旗帜,引奋进征程

红旗,红星、红土地,是阳新县的地标,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作为红色渡口的郝矶村,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红色渡口的生动故事教育干部群众,赓续红色基因、汲取精神伟力,在建设和美郝矶上不断出新出彩。

郝矶村水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滨江工业园区坐落于此,也是防汛的主战场,每到汛期,总能看到那抹鲜红的旗帜在防汛的堤坝上迎风飘扬。2024年汛期,受强降雨天气影响,郝矶湖泵站因连续运作,导致抽水设备损坏,郝矶湖水位告急,对群众生命安全和园区正常生产造成了威胁。村党总支迅速抽调4台大功率水泵、一台应急发电车等资源,并组织30余名党员和退役军人,投入到抗洪抢险,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险情得以解除。77岁的老党员王义光连续守堤多日,主动抗沙袋,每天都要在堤坝上来回走上十多趟检查险情,脚底磨出的血泡和泥浆混在一起,却认真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危急时刻必须豁出去。”

去年森林防火期间,那抹红色更是最坚实的保障。10余名党员干部拎着水桶就往前冲,并协调娲石水泥产抽调洒水车赶到现场。青年党员王进扛起高压水枪就冲了进去,鞋底被烤的烫脚,额头被树枝划出血,肩膀更是被强大的水压磨出了几个大大的水泡,他却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面。”

如今,在郝矶村湾组的每个角落,“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故事仍在续写。红色旗帜指引下,“老区精神”早已融入郝矶人的血脉当中,化作奋进新征程源源不断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通 讯 员:王咏波  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郝矶村村民委员会

责任编辑:万星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