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湖北省加快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5方面出发提出18条具体举措,目标到2027年湖北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湖北省养老床位达到54万张以上,社会化养老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常住人口583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人,占总人口的23.6%。2023年,湖北省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累计建设养老机构2010家,机构床位总数29.47万张,建成93个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机构,有10759名失能特困人员得到集中照顾。累计建设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3092个,社区养老床位数21.36万张。
湖北省自202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4.8%。随着老龄化快速发展,湖北省面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供给不足、市场化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等严峻挑战。
《方案》在总体要求中提出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元供给格局,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方案》从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提升机构养老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养老产业等5个方面共提出18条措施,目标到2027年,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湖北省养老床位达到54万张以上,其中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5%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医养服务深度融合,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00家以上、床位12万张以上;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服务品牌和产业集群,社会化养老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
《方案》坚持分类指导、系统施策;坚持发挥优势、融合发展;坚持法制引领、协同发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等四大特点,针对老年人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等不同养老需求,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产业的打造上,《方案》提出布局建设2—3个银发经济和康复辅具产业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企业,推进老年用品产业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养老模式,拓展抱团养老、旅居养老、健康养老、科技养老、金融养老等新业态。
根据不同养老需求,《方案》提出了不同解决方案。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着力培育服务主体、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构建适老化环境,统筹解决好居家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在社区养老服务上,重点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推动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网络化、专业化。在机构养老服务上,积极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市场有选择的机构养老服务新格局。在医养结合服务上,推动医疗服务全方位、全链条、全场景融入养老服务。
根据《方案》,在居家养老方面,要培育一批公司化、连锁化、品牌化市场主体,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家庭,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2家连锁化经营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推行“社区+物业(家政)+养老”,在老年人口集中的小区开展物业、家政企业发展居家服务试点。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全省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快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线上链接集中照料、居家照护、家政服务等养老服务市场资源,促进供需对接,省平台上线服务实体达到5000家以上。推进公共服务环境适老化改造,引导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000部以上。建设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达3.5万张以上,对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上,《方案》提出依托乡镇(街道)福利院等,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60%以上的乡镇。采取多种方式建设300所以上老年大学(学校),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方面,《方案》要求每个市(州)至少建设1家具有老年医疗特色专科的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