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
武汉:打出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护航”
2019-03-26 09:46:07   来源:今日湖北


  “硚口区工商局某所干部雷某和杨某对群众投诉的假冒伪劣商品未进行核查,未能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区房管局干部李某利用职权收受往来企业礼金,受党内警告处分……”近日,又一批损害武汉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被通报。

  

  中纪委三次全会召开后,武汉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工作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并围绕湖北省纪委监委“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持续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派出“108将”,紧盯五大突出问题,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查;打造电视问政“升级版”,查找营商环境中“肠梗阻”;开展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扫码”评议“十优满意单位”“十差不满意单位”;推出“作风聚焦”栏目,解企业之忧,除作风之弊……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重拳发力,驰而不息,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力度护航企业发展,促进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派出“108将”立体化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查

  

  “要是没有巡查组的帮助,武汉首个风电项目,估计早已‘流产’了。”近日,湖北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在谈到投资4.4亿元刘家山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曾遭遇的种种阻力时,感慨地说。

  

  去年3月,武汉选派108名干部分为16个营商环境专项巡查组,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以影响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涉企涉才政策落实情况、干部作风问题为重点,逐一巡查、逐项督促整改,聚力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

  

武汉:打出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护航”.jpg

市委营商环境巡查十一组在刘家山风电项目现场调研,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刘家山风电项目在所有报批手续办理齐备后准备开工时,由于周边几家景区和当地村民一直以各种方式阻碍工程建设,同时区里个别部门也因不敢担当、拒不履责,致使项目长期无法推进。市委营商环境巡查十一组获知后,积极与黄陂区主要领导进行沟通,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原则,督促当地干部转变作风抓落实,并对周边百姓细致做工作,今年项目才全面恢复施工,且进展顺利,今年12月份项目建成投产发电。

  

  刘家山项目遇阻的背后,反映出辖区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存在工作作风问题,巡查组督促区纪委调查问责。

  

  据介绍,通过专项巡查工作逐步深入,市巡查办了解到影响武汉营商环境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即招商引商的政策环境不够优化;便商利商的政务环境不够高效;聚商活商的市场环境不够规范;护商安商的法治环境不够完善;重商敬商的人文环境不够浓郁。为此,武汉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形成“问题导向、五位一体、转变作风、促进发展”的立体化工作思路。

  

  “作风巡查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曙表示,凡是武汉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人才有投诉的,要第一时间调查,经调查属实,有违反规定的,一律严肃查处,真正做到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

  

  据统计,去年3月以来,各巡查组已接待和走访企业39398批次,发现涉企问题21278件,督办解决企业问题9185个。截至目前,2017年全市签约重点项目开工512个,开工率65.0%,累计完成投资3961亿元,投资率32.2%。同时,巡查组紧盯营商环境背后存在的作风及微腐败问题,移交问题线索372件,查处313人。

  

  “升级”电视问政刀刃向内公开曝光常态监督

  

  曝光短片:湖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十年前落户武昌区,累计纳税过亿元。2017年10月,北京总公司要求湖北公司迁往武汉一开发区。去年1月16日,企业向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提出变更登记申请,但不予受理。

  

武汉:打出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护航”2.jpg

电视问政现场


  公司部门经理向市营商环境巡查专员诉苦说:“一般企业的迁移注册办理大约只要一周时间,我们申请半年了……”

  

  武昌区区长现场回应:像这样的优质企业要迁出武昌,是真的在感情上难以割舍……我想对这家企业真诚道歉,确实是因为我们思想站位不高。随后我们会主动对接服务,马上办好。

  

  市政协委员赵凯点评:企业自由迁移是正常现象,应该怎样改善我们的发展环境,而不是通过行政的力量进行阻扰。

  

  这是武汉市去年8月8日晚首场电视问政“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作风问题”现场一幕。

  

  武汉探索利用电视问政开展作风建设至今已8年。去年,武汉市纪委从传播方式、问题整改、问题督办三个方面着力,“升级”电视问政。采用融媒体构建传播矩阵方式扩大影响,督促曝光问题责任单位举一反三,以点触面进行板块式整改,对曝光问题步步“跟”、反复“拍”,持续督办整改。截至目前,“升级”后累计举办电视问政7场,曝光问题百余个,问责处理200多人。

  

  同时,今年的电视问政还呈现出新变化,从“问政”到“问策”,从解决“点”的问题到群策群力、标本兼治。如在谈到企业搬迁导致的各区之间竞争和合作问题时,有的区长“举手抢答”,有的主动献计献策。

  

  除电视问政外,武汉还探索更常态化的监督模式。2017年初,创办“作风聚焦”电视专栏,通过现场直击、公开曝光、跟踪督办的方式,排企业之忧,除作风之弊。截至去年12月4日,今年“作风聚焦”共播出节目194期,问责254人。

  

  评选“十优”“十差”创新便商利商的政务环境

  

  亲,给个好评吧!本是外卖小哥“求好评”的口头禅。如今,武汉市很多的机关处室、办事窗口都贴有一张二维码,他们也得靠服务质量、工作作风“求好评”。

  

  去年7月10日上午11时,李先生到武汉供电公司二桥营业厅为公司缴费。系统显示,前面有10多人排队。然而,仅有两个服务窗口,有一个的工作人员还在聊天。李先生随手扫了窗口前的一个二维码,评价“不满意”。李先生说:“大热天都急着办事,效率低没人乐意。”

  

  当天上午,该营业厅收到两个“不满意”评价。监管部门即时收到信息后,并进行分析处理,发出督促工作函。随后,营业厅负责人表示立即整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个二维码,是一个名叫“武汉评议”的微信小程序,它是武汉市治庸问责办推出的群众评议新方式。

  

  从2017年4月开始,到去年3月扩面升级,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将有审批、执法、管理和服务职能的6928个机关处室、基层站所,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企业作为评议对象,进行“十优满意单位”“十差不满意单位”的“双评议”活动。

  

  针对有些机关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心态,“双评议”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作风评议的主要标尺。被评议单位统一张挂“参评单位”标牌,群众或服务对象可通过扫描标牌上的二维码参与评议,并上传评议数据,他们的意见占主导。

  

  同时,驻各区巡查组也组织“蹲点巡”服务窗口、“重点查”群众不满意事项、“着力督”后进单位,推动“双评议”工作做实、落地。

  

  据介绍,一方面评议结果要在全市大会上通报、纳入绩效考评并与评先评优活动挂钩;另一方面,被评为“十差不满意单位”的,将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同一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十差不满意单位”的,将对其主要负责人提出免职建议,并对其主管部门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开展调查。

  

  去年6月起,各单位的群众满意情况,实行了周周通报、周周排名,并针对问题随时整改。“微信平台满意率排名:各区前三位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新洲区、东湖风景区、新洲区、江夏区。”这是去年底武汉公布的排名。对群众不满意率高的单位,武汉市治庸问责办还进行案例分析,让相关单位负责人“直冒冷汗”。

  

  如今,大数据采集运用成了武汉助推干部担当作为、监督干部改进作风的利器。据统计,去年全年超过1400万人(次)通过短信、微信参与评议,共收到群众、企业不满意评价12200条,市治庸办详细询问不满意原因并进行分析研判,共下发督办函145份,因履职不到位、作风不实等问题共问责1407人。同时,对评价不满意的单位、系统,下发工作建议函21份,出台规范性措施49份,制定系统整改方案62份,一批服务不优的问题及时得到发现、纠正和处理,企业、群众满意率从评议初期的85.46%提高至目前的96.65%。(黄书革喻敏)

  


(编辑:陈斯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