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
高山村“食”事暖民心
2025-09-12 12:06:00   来源:今日湖北


9月11日正午一阵阵诱人的饭菜香从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的“幸福食堂”里飘散出来。红烧鱼的鲜香、毛豆炒肉的锅气、时令蔬菜的清新,伴着二十余位老人的欢声笑语,飘出窗户,飘过村巷,飘进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每一个角落。这香气,不仅飘自灶台,更飘自高山村党组织为民服务的初心灶;这香味,不仅是饭菜香,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飘出的幸福香

“以前一个人在家,煮一餐吃三天,净是凑合。现在好了,顿顿热乎饭,两块钱就有鱼有肉,还能和老姐妹们拉拉家常,这日子啊,比这红烧鱼还香还甜!”75岁的尹火秀夹起一块鱼肉,笑着眯起了眼。她的话,引得同桌的老人们纷纷点头附和,小小的食堂里洋溢着家一般的温暖。

这顿其乐融融的“幸福饭”,吃的不仅是饭菜的温度,更是高山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回应“一老一小”民生关切的深度与厚度。

1757649866810090.png 

“一个人凑合”到“一桌人温暖”

“幸福食堂”的诞生,源于一位党员的细心与担当。今年2月,党员骆仁忠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很多独居老人吃饭“糊弄事”,营养难以保障。于是他主动发起“敲门行动”,摸清需求、争取支持,仅用一周时间就把食堂办了起来。

食堂免费向全村老人开放,所有费用由村集体承担。消毒柜、桌椅由党员捐赠,运营资金有乡贤支持,志愿者轮值服务……这一切,没有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根本实现不了。

1757649902895013.png 

“小食堂”里有“大民生

在这里,吃饭不再只是“填饱肚子”,更成了情感交流、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的平台。党员志愿者每天陪餐聊天、帮老人视频连线子女……细微之处的服务,温暖的是民心,凝聚的是信任。

食堂虽小,却处处体现着高山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实践。它是高山村“周一窗口”党建服务品牌的延伸,也是“支部牵头、党员认领群众参与”治理模式的又一实践,更成为高山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鲜明导向的落脚点,也是办好民生实事的一大亮点

1757649935264019.png 

吃出幸福感,治出凝聚力

“幸福食堂”的溢出效应,很快显现于高山村的治理日常。它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基层治理的层层涟漪。

这间食堂,成了凝聚人心的“议事厅”。老人们吃饭时闲聊的“家长里短”,被陪餐的党员志愿者细心记下,转化为民情台账,成为村“两委”议事决策的重要参考。谁家有什么难处,邻里有什么矛盾,都在饭香中得到最直接的反馈。

更重要的是,它成了激活村民主体意识的“催化剂”。党组织通过一餐饭解决了老人的“急难愁盼”,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这份信任又反哺于村庄的公共事务。村民们从“看客”变成了“主角”,主动认领“积分制”下的各项任务:环境卫生、纠纷调解、防溺水巡逻……因为大家深知,“幸福食堂”是大家的食堂,“幸福高山”更需要人人共建。

下一步,高山村将把这一暖心工程向全村13个村民小组全面辐射,让幸福的味道飘进每一个湾组。针对行动不便、居住偏远的老人,村党组织专门组建了党员送餐志愿服务队,每日风雨无阻地将热乎饭菜送到老人家中。一碗饭、一餐菜,送的不仅是营养,更是党组织的关怀与温度。这份流动的幸福,正成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最温暖的纽带。

高山村的这根纽带,连接的远不止一餐饭。从“一顿饭”的贴心服务开始,幸福食堂激发了村民“一件事”的主动参与,最终汇聚成“一起干”的治理共同体。高山村以这个舌尖上的小切口,生动演绎了“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篇章,真正将治理做到了百姓心坎上,让幸福不仅流动在餐桌上,更流淌在乡村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通讯员:何炟

责编:万星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