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十日高温天气维持
农业需防范高温热害风险
一、高温监测及发展趋势
自7月2日以来,我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鄂东大部、枣阳宜城、远安、当阳、兴山、巴东、恩施等地大于35℃高温日在21~27天,竹山、神农架、利川、咸丰在1~6天,其他地区在14~20天,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0~18天;鄂东大部、鄂西南西部、郧西、郧阳、谷城、保康、宜城等地大于37℃高温日在10~20天,其他地区9天以内,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高温期间鄂西大部、罗田、鄂州、黄石、赤壁、崇阳、通山等地极端最高气温39.1~42.9℃,其他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6.4~38.7℃。
预计8月10日前全省仍维持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4~39℃,局地40℃以上,期间仅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二、高温热害风险预警
当前我省中稻处于分蘖至抽穗扬花期,再生稻处于灌浆期,夏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夏大豆处于鼓粒期,设施蔬菜处于集中换茬期,柑橘处于果实膨大期。预计未来十天鄂北岗地、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大部农田有中至高等级高温热害风险(图1),可能对部分处于孕穗-抽穗扬花期中稻幼穗分化、开花授粉不利,造成再生稻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导致夏玉米授粉不畅,延长夏季育苗蔬菜出苗时间、影响出苗质量。同时持续高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植物蒸腾作用加速,鄂北岗地及鄂东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轻度至中度农业干旱;此外,高温天气还会增加畜禽热应激风险,导致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品泛塘和病害风险增加。
图片
图1 湖北省2025年7月31日-8月8日农田高温害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大田作物。水源充足的地区,要及时采取抽水灌水等方式,改善田间墒情,降低高温热害影响。抽穗期中稻可田间保持8-10cm深水层,调节田间小气候;双季晚稻田间保持1cm左右薄水层,促进秧苗扎根返青。玉米、大豆等作物可早晚在田间灌“跑马水”,切忌沟厢漫灌。水源条件较差的地区积极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一喷多促”,混合喷施芸苔素内酯、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促进后期籽粒充实。同时,要抓好田间病虫发生监测,实行达标防治,严防病虫暴发成灾。
(二)蔬菜果茶。平原设施蔬菜要利用好高温天气,及时开展“高温闷棚”,杀灭病菌、害虫及杂草种子,改良土壤。同时抓好集约化育苗,对立枯病、猝倒病,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注意遮阴补水,培育壮苗。城郊叶菜要勤覆盖、勤浇水、早采摘,提高蔬菜商品性。香菇菌棒越夏期间要注意遮阴、浇水、降温,防止“烧袋”。水果茶园对于已经成熟的梨、葡萄等要抓紧采摘上市。对于处于果实膨大期的品种如柑橘、猕猴桃等果园,要因地制宜采取灌溉补水、草盘覆盖和覆盖遮阳网等方式,抓好园间管理,做到护根保叶保果相统一。
(三)畜禽水产。畜禽养殖要及时增添降温设施设备,持续做好降温、通风、巡查等日常防控措施,加强热应激管理。要适当提高饲料营养,定期做好清扫等工作,保持养殖场清凉、干燥,定期消毒杀菌,抓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控媒,防止疾病传播。水产养殖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抓好水质监测、饲喂管理和巡查维护各项工作,视水温水质情况,采用补充池水、施用增氧剂和水质改良剂等方法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