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林永迪 闵德元 夏清华)盛夏七月,夜幕降临后的罗田县实小旁体育场、巴源大桥、义水半岛公园、凤城名居绿化广场、天堂寨、薄刀峰、进士河漂流景区游乐场等地灯火通明,阵阵清脆的鼓点声、太极培训展演音乐声吸引着男女老少纷至沓来。由罗田县老年体协、民协等协会会员组织的“太极展演润民心·鼓书说唱送清凉”文体惠民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让城乡市民在消暑纳凉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一是非遗展演与清凉服务结合,打造夏日文化盛宴。活动现场,8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龚增元手持檀板,敲响牛皮鼓,一段《大美罗田》选段瞬间将观众带入烽火岁月。“这个鼓书段子讲的是咱们本地的红色故事,比看电视剧还过瘾!”县老体协常务副主席陈定煊听得津津有味。除了传统曲目,《反诈三句半》《抵制高价彩礼》《防暑小快板》等原创节目更是将政策宣传与艺术表演巧妙融合,赢得阵阵掌声。
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围着鼓书艺人学习“凤凰三点头”的击鼓技法,家长们则在防暑降温服务点免费量血压并领取防暑药品。“这样的活动既解渴又解闷,希望多来几次!”经常在巴源大桥上纳凉并带头说鼓书的非遗传承人江静兰竖起大拇指。
二是创新形式与科技赋能结合,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此次活动创新采用“非遗+科技”模式,在旅游景区设置AR互动打卡点。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展板,即可观看3D还原的太极展演历史场景。“用当代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让非遗真正活起来。”县老年体协太极拳专委会主任汪庆一介绍,在天堂寨、薄刀峰、进士河漂流、燕儿谷及猪头石景区活动时通过抖音进行直播,实时观看量瞬时均突破万人次大关。
为增强群众参与感,主办方在巴源大桥设置“鼓书唱段接龙”游戏,市民接唱正确即可获赠非遗鼓书、太极文创资料。在红枫街社区部分市民自发组成“鼓书、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微信群”,定期分享学习心得,形成“台上表演、台下学艺”的良性互动。
三是文体惠民与长效培育结合,筑牢乡村振兴文化根基。截至7月初,太极展演、鼓书说唱、曲艺歌舞等文体活动已走进11个乡镇 200多个行政村,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收集文化需求建议300余条。县文旅局副局长李文表示:“通过‘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全县已在100多个村培育太极集训服务队、鼓书文化示范户,这个夏天,市民有幸在纳凉中感受非遗传承夜校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看到市民们对鼓书、太极产生兴趣,我对非遗传承更有信心了。”县民协副主席徐和平欣慰地说。
如今,太极集训、鼓书说唱已成为罗田乡村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下一步罗田县老年体协将巧借相关协会力量,利用红色文艺轻骑兵,推动三句半、鼓书、快板、小品、太极、曲艺、歌舞等形式的文化盛宴进村组、社区、校园、企业、机关,既为城乡市民送去清凉,更在他们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责任编辑: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