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赵星)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渔业发展历史创造了大量极具特色的渔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依据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加强对渔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对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赓续农耕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2024年7月,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闸东社区正式启动了旨在提升渔民文化生活品质及改善其工作环境的公益项目——“渔民驿站”。该项目由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公益组织发起和支持,致力于传承当地特色渔文化,引导退捕渔民探索新的生计方式,促进渔村振兴发展。
在现状摸排阶段,由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团队、江夏区筑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及金口街道闸东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开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闸东社区渔民开展深入访谈调研,评估渔民在禁渔期间生计转型的成效,识别他们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及时宣传对国家相关政策。
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渔民已成功实现职业转型并找到了新的谋生手段,但仍有不少人面临就业困难和技能不足的挑战。渔民普遍关注的议题包括职业病的医疗保障、信息反馈机制的健全性以及职业稳定性。
下一步,“渔民驿站”项目将依托工作坊,充分发挥其扎根社区、熟悉情况的优势,以长江渔文化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居民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禁捕退捕和保障政策,组织渔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会,帮助他们及时了解退捕政策和就业信息。
此外,该项目将持续推动传统捕鱼技艺、渔俗、渔具、渔法以及渔家美食等产业发展,大力弘扬渔民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独具特色的渔文化传统,让渔文化在公益资金支持下逐渐开花结果,使当地在渔文化产业的现代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