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
武昌驻村工作队党建引领打造美丽杨湾村
2024-06-14 18:15:02   来源:今日湖北

一片片果园,果满枝头;一垄垄菜地,绿茵如毯;

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一排排火龙果,点缀其间.....

这里,是武昌区粮道街道办事处、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区委党校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驻点村——新洲区三店街杨湾村。   杨湾村地处新洲区东部,分别与麻铺村、朱杨村、南桥村、施阳村、大塘村毗邻。有杨家大湾、韩戢湾、黄围湾和巴邱彭湾四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88户1038人。耕地总面积1800亩;经济收入来源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14年因村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6年武昌区粮道街道办事处、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区委党校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湾基础设施建设、村湾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2017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12户49人全部脱贫。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村湾环境焕然一新,文化健身、休闲娱乐场地、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湾道路整洁宽敞,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逐步改善。

2022年底杨湾村党支部被评为新洲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通过制定居家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方案,创设环卫监督、治安联防、结亲联户、矛盾调解、产业带富5个岗位,通过支部定岗、党员领岗、群众评岗,居家党员认领岗位42个、参与率100%。建立“民生档案”,跟踪了解党员群众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主动解难题、办实事,对有带富致富能力但周转资金不足的能人党员,按程序争取新型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助力党员办成草莓、红心火龙果、果冻橙、休闲垂钓园各一个,为村集体年增收12.5万元。

回乡创业的年轻党员黄思,认领了结亲联户和产业带富岗,主动与3名困难户结对子,与脱贫户、结对帮扶户和未外出务工村民签订务工协议,既组织他们定期参加农技实训,又优先安排他们到自己的农场就近务工。开办建筑公司的在外能人党员王望喜,积极主动认领产业带富岗,自认岗以来已带动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0余人,年均增收2万多元。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置矛盾调解室,邀请认领矛盾纠纷岗的2位老党员轮流“坐班”,协助村“两委”做好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新洲区三店街为全力推动党建质效再提升,组织街、总支、村三级60余名干部来村里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互学互鉴拉练活动,对村里党建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再次有力推动了杨湾党建引领抓乡促村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吸引能人返乡,特色产业助村民增收。2020年在武昌区粮道街办事处、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区委党校帮扶支持下,引进杨湾村返乡能人王红英,创建武汉杨湾顺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流转杨湾村土地60亩,以“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运营,每亩土地流转费400元,种植有火龙果、果冻橙、草莓等,每年吸收村民就近务工1000人次以上。

贫困户变身为带动村湾振兴大户。 黄国良曾经是村子里的贫困户。工作队进驻杨湾村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工作队的建议、支持下,黄国良开始试着自己制作手工豆丝、糍粑,因为用料实在、口感好,工作队帮忙销售很快打开局面,后来黄国良的手工豆丝、糍粑又顺利入选了武昌区消费扶贫馆,而且还是时髦的预售模式,他生产多少,消费扶贫馆也全包。为了不断提升手工豆丝、糍粑的品质,他又尝试租来本村闲置土地种上了优质稻,渐渐地扩大租种规模包括邻村已发展到千余亩摇身一变成了种粮大户。将村民不愿种植的土地完全利用起来,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农忙时用工还带动周边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2021-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年。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接过接力棒,紧紧围绕强组织、固根基;稳脱贫、防返贫;兴产业、助发展;抓治理、促和谐;办实事、解难题;转作风、优服务总要求,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挥洒汗水,砥砺奋进,一定让杨湾农业更强、村湾更美、村民更富!

(通讯员/李发斌 记者/柯文翔)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