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陈芳醇)近些年,电动车因经济、方便等原因逐渐成为居民日常代步的“标配”,然而乱停乱放、入户充电等现象随之出现,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近年来,枫桦苇岸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居民“圆桌”会,倾听群众声音,整理归纳电动车治理痛点、难点;组织三方联动会议,邀请业委会、物业及居民代表,充分讨论沟通治理方案;同时,实地勘察小区环境,确认电动车棚项目建设可行性。最终,将“宣传+整治+服务”结合起来,围绕疏堵结合治理模式,制定治理方案,提高社区电动车治理实效。
资源活用,堵严“风险点”。社区党委为强化治理保障,深入挖掘辖区企业资源,聚力共建,聚焦共治,积极组织多方磋商,链接结对共建单位区纪委、工委巡察办、市场化建设单位等各方资源,整合社区惠民资金,推动项目落实落地,最终拟定了一系列“一路阳光”电动车棚建设计划,为居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今年初,为进一步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计划年内新增9个电动车棚并已在陆续建设施工中,预计于5月底完工,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约500个充电停车位。同时,社区党委已将此项目列入长期规划,根据居民所需继续合理规划建设,最大化满足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需求。
同时,社区用活用好辖区人力资源,联动共建单位、物业、党员代表及居民志愿者,对小区楼栋、架空层等点位进行每周一次的楼道治理行动。多途径发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自发杜绝电动车入户、飞线充电等不当行为,减少风险点。
在数智化管理加持下,服务队能更加精准排查隐患点位,进行点对点的宣传,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目前,通过数智平台已制止电动车入户事件20余起,违规停放问题较以往有了大幅下降,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
下一步,枫桦苇岸社区将一如既往的走好群众路线,以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治理格局,有的放矢地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冉仕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