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省科技系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针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等重要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提升科技服务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湖北派出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开展集中服务。在襄阳宜城,养殖大户潘晓军经营着1200亩虾稻共作田,因为经验不够,去年损失过半。昨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堂林来到了潘晓军的虾田边。
襄阳宜城养殖大户潘晓军:“我都不知道到底是那个虾跑哪里去了,现在就搞一季,以前是搞两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堂林:“你刚才讲的那个情况就是原来就是个糊涂账,所以现在我们就是主张繁养分离,你的苗种是可控的。”
面对面地交流,实打实地测量,专家团队发现,问题出现在虾苗的运输中。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堂林:“它的这个苗种是从外地购买的,运输的时间过长之后 会造成一些损伤,放养之后成功率就比较低,让他每年自己繁殖小龙虾的苗种,能够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组织科技特派员赴襄阳开展服务之前,省科技厅针对基层的意见建议,做出安排部署。比如,襄阳提出,以往,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多聚焦产业链的单个环节,对此,专家们将此次集中服务延展到当地的产业全链条。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心主任研究员毕永红:“要注意虫子肥料的施用,观察每天虫子的动态变化,也要经常观察它的摄食情况,它的吃的情况,还有水质要检测。”
这家刚刚转型做鲈鱼养殖的公司,接受中科院的技术服务已有7年之久,但养殖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还是第一次。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心主任研究员毕永红:“组织一个更全面的专家团队,帮助他从苗种到后期商品与养殖的全过程进行。”
湖北鲜之润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学明:“水生所的这个团队对我们下一步走好这个路,有很大的帮助,靠我们单打独斗走不远、做不大。”
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今年,湖北还将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新建300家党建引领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吸纳3000名以上科技人才,以联合科研项目等机制持续巩固技术帮扶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苏历华:“省科技厅将继续按照主题教育部署安排,围绕‘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这个主题,深入开展调研,更好地引导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