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汉网站
武汉大学法学院红色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湖北省红安县调研(一)
2023-02-11 16:49:29   来源:今日湖北

1676104921790677.jpg

本网讯(通讯员:杜进)被称为“第一将军县”的红安县位于岳麓山脚下、湖北省东北部,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探寻红安革命文化、赓续红色法治文化,2023年2月2日,武汉大学法学院红色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湖北省红安县,于红安县人民法院、红安县司法局和七里坪法庭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

 1676105038825543.png

(图为实践队员于红安县人民法院门口合影)

2月2日上午,武汉大学法学院红色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红安县人民法院进行调研,并对政治部主任夏晓鹭进行了深度访谈。

1676105050527087.png 

(图为实践队员与采访对象合影)

夏主任首先对实践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夏主任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中国革命第一法庭自创设以来的光辉历史。七里坪革命法庭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见证了早期的共产党用法律手段为贫苦农民惩治土豪劣绅的勇气和决心,涌现出了一大批不畏生死、匡扶正义的法官烈士。

1676105059236982.png 

在一代代法官烈士用鲜血铸造的“第一法庭”精神的鼓舞下,红安法院成为了当代司法工作者不胜不休,坚守信仰的筑梦地。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红安县人民法院全体司法工作者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上砥砺前行。夏主任表示,这几年红安县人民法院在“强化法律保障职能,护航乡村振兴”上不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党建引领方面,法院各党小组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专班,拨付经费,广泛征集史料,为建设中的七里坪革命法庭传统教育基地充实布展内容。在诉源化解方面,红安县法院推行了“多元调解+速裁”模式助力纠纷化解提速,安排专人接听热线,及时处理群众来电需求。同时也选配了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干警专司诉前调解工作,将大量纠纷解决在诉讼前端。在提升审判质效方面,考虑到乡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法官们充分利用时间深入偏远农村,田间地头巡回开庭,尽量减少农村当事人往返法院或法庭的次数。院领导也时常带队接访、带案下访,畅通民意渠道,努力把基层的问题解决好,把老百姓的利益维护好。

1676105070184861.png 

(红安县人民法院的法官正在进行调解工作)

红安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平均一天就需处理四起案件,由于大多当事人都住在农村,法官们几乎每天都奔波在辖区内的各个乡镇进行案情调查,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都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再苦再难也要把工作做到位,把老百姓的事情解决好才是最重要的。”夏主任如是说。谈及当代红安司法精神,夏主任表示:“当代红安司法精神总结起来就是对党忠诚、司法为民、温暖服务,归根结底就是不让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失”。听完夏主任的讲述,实践队员们都深感传承是最好的敬仰,为法官们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红安县人民法院全体法官将保护人民利益的使命牢记于心,以为人民司法观念为指引,尽显司法工作者的温情。

1676105081357991.png 

七里坪革命法庭使党的司法工作深深地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这片深厚的土壤,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胜利。而今天的红安县人民法院始终在传承中汲取力量,亦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红色箴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武汉大学法学院红色法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一小分队于红安县人民法院与夏主任进行访谈的同时,另一小分队前往红安县司法局,调研红安县公共法律服务的推进现状及红色法治精神的赓续情况。

到达司法局后,实践队员前往会议室与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成员们介绍了红安的重点项目——法律文化阵地。红安县要树立一个省级法治文化标杆阵地,建设一批机关单位法治文化亮点阵地、一批乡镇法治文化特色阵地、一批乡村法治文化元素阵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相融合发展的、具有红安鲜明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和法治文化墙等法治文化实体阵地。

 1676105105312495.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红安县司法局门口合影)

红安法律文化阵地的建成可以切实加强红安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红安法治建设整体水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本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1676105120709240.png 

(图为实践队员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座谈)

在谈到红安县的普法宣传工作时,工作人员给实践队成员展示了一些普法宣传册,宣传册根据不同的情景分类,有《民法典》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等等。宣传册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内容涵盖全面,语言通俗易懂,表述客观。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些普法宣传册可以提高人民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使法律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1676105131342285.png 

(图为普法宣传册)

红安讲法治精神,主要是讲董必武法治精神,董必武“有法可依”的法治理念,对中共八大提出“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直接影响;他率先实施的“宽严相济”“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沿用至今。红安的红色资源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红安也在充分用好这一红色资源而努。工作人员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红安县是革命老区,也是董必武的故乡,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抒写法治新篇章是红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1676105144276653.png 

(图为实践队员整理座谈笔记)

座谈之后,实践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来到红安县人民调解中心参观。该机构统筹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的相关职能,按照“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综合”的思路,建设红安县人民调解中心,归红安县司法局管理。 

 1676105155871855.png 

(图为实践队员与司法局工作人员在人民调解中心前合影留念)

2020年9月9日,人民调解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中心设立接待区、调解区、公共法律服务区、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区4个实体平台,进驻了医调委、交调委、诉前纠纷调解等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人民调解中心免费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在结束了上午调研后,实践队成员对夏庭长提到的七里坪革命法庭法治文化精神深有感悟,因此,2月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来到红安县七里坪人民法庭与七里坪法庭程庭长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期对七里坪革命法庭的红色历史、法治精神有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

1676105177483479.png 

(图为实践队员于红安县七里坪人民法庭与程红斌庭长合影)

程庭长首先对实践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程庭长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七里坪人民法庭自创设以来的光辉历史。七里坪红色法庭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其不仅见证了早期无数共产党员于土地革命时期,运用法律手段惩治惩治土豪劣绅的毅力和决心,亦承载着法庭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不惧生死、敢于斗争、心系人民、以人为本的红色法治精神。

1676105189217752.png 

(图为七里坪法庭庭长为我们讲解七里坪法庭的革命历史)

作为“烽火中的第一法庭”,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的老一辈工作者在恶劣的司法与审判环境中,坚持站在第一线,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用自己的鲜血浸染笔墨,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画,使红色法治精神得以映照在历史长空之中,镌刻进每一代司法工作人员的灵魂与血脉里。在访谈过程中,程庭长指出,七里坪法庭在创立之初,法庭内的老一辈共产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有革命意识,还有法律意识。在革命时期,即便是面对反对派、即使情况特殊,老一辈法治工作者依旧坚定不移地走“先审判后惩罚”的司法审判道路,坚持程序正义,真正实现司法公正与以人为本思想相结合。革命开始之后,在首任革命法庭庭长张南一、最早的女厅长闵丹桂等伟大先辈的带领下,革命法庭的历史在不断延续和丰富。

1676105207126125.png

(图为实践队员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在红色法治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之下,如今的七里坪法庭已然成为当代司法工作者心中向往之圣地,也是如今司法工作者能够保有初心,坚守正义的精神引领。程庭长强调,作为当代司法工作者,要摆正自身位置,积极了解并学习革命时期七里坪法庭工作者们所具备的优秀精神品质,要牢牢把握无论革命法庭这个大整体还是法官们的小个体,他们都永远站在人民的一面,始终为了人民的利益所考虑这一认识,并认为,当今的法院也应以人民为根本,不为某个党派的某方势力而服务。

1676105219443998.png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七里坪人民法庭全体司法工作者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上砥砺前行。程庭长表示,为时刻考虑人民的利益,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工作人员会根据各类案件的性质以及当事人自身具体状况而选择不同的办案方式,坚持人民利益优先。在诉源治理方面,七里坪法庭工作人员始终站在人民这边,加强法庭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力争在调解过程中与人民群策群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同时,七里坪法庭工作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在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积极运用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案件调解形式多元化、途径多样化。在提升审判质效方面,基于到当地百姓对于工作时间的需求以及百姓对于乡贤的信任,法庭工作人员在进行案前审理工作时,积极与乡贤以及村干部相互配合,积极化解矛盾,力争在解决纠纷的同时,减少百姓对案件处理结果产生异议的可能性。

1676105235294168.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七里坪长胜街合影)

访谈结束后,七里坪法庭庭长带领实践队员前往红安县七里坪镇昌盛街,参观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遗址。这既是带我们见证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感受当年金戈铁马之气,悟红军抗击之不易,也是带领我们新时代法学生前往红色法治精神发源地,以敬仰虔诚之心,明法治建设之利。

1676105248499930.png 

(图为程庭长为实践队员讲解七里坪工会的发展历程)

首先,程庭长带我们参观了七里坪工会旧址,为我们讲解七里坪工会的历史,以及其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工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工人维护自身权益,还被用于生产武器弹药,有力地配合了民间自卫队的武装斗争,保卫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对黄麻起义的爆发起了重要作用。实践队员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意识到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1676105263484075.png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

在参观七里坪工会旧址后,程庭长带领实践队员前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为实践队员讲解1927年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革命历程,介绍了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者以及在黄麻起义时期开展特殊运动,并强调了红四方面军在该地活动期间所形成的章程与法规。此外,程庭长还带领实践队员走近当年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工作、办公、会议地点,使实践队员在看似年老失修实则承载着厚重红色法治文化指挥部中,心神得以跨越时空,感受到百年前那焦灼与紧张的氛围,理解先辈们从事军政法治工作的辛劳与不易。

1676105275413196.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旧址合影)

最后,实践队员跟随程庭长来到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旧址——一个承载着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精神的精神圣地。在旧址中,程庭长为我们介绍《湖北上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基本情况。该条例于19273月18日由董必武主持制定,以法律形式保护了农民运动的正常发展,反映了那个时代工农运动发展迅猛,农村起义掀起了革命热潮,极端仇恨工农运动的土豪劣绅开始反扑的背景概况。

1676105299966636.png 

(程庭长带领实践队员观看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宣传片)

在参观过程中,程庭长带领实践队员观看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宣传片,让实践队员了解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发展历史、建立过程、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以自己方式重新认识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的红色法治文化,重新提炼红色法治精神,对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具有更深层次的把握。程庭长表示,革命时期的红色法治精神主要表现为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之前充满危机与斗争的年代,而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也就意味着,当年的红色法治精神也有了新的内涵,主要体现为执法为民、重视程序、公平正义、坚守底线,归根结底就是不能够让老百姓利益受到损失,要坚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边。听完程庭长的讲述,实践队员们都深感传承是最好的敬仰,为法官们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红安县人民法院全体法官将保护人民利益的使命牢记于心,以为人民司法观念为指引,尽显司法工作者的温情。

1676105317821511.png 

七里坪红色革命法庭使党的司法工作深深地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这片深厚的土壤,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胜利。如今,七里坪法庭始终在传承中汲取力量,不断对红色法治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提炼,并且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记于心,用行动诠释着“执法为民、重视程序、公平正义、坚守底线”这一新时代红色法治精神。

结束一天的实地调研后,实践队成员们感触颇深。从红安县人民法院、红安县司法局到七里坪人民法院;从老一辈革命法官烈士,到当代红安县全体司法工作人员,他们坚持的司法精神或许因位置或时代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差别,但始终不能脱离的是“对党忠诚、司法为民”这一宏旨。“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新一代法律工作者应将红安红色法治精神记于心,也必将在开展司法工作时将其践于行。

              编辑:晓颖

1676105343365452.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