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寻常的庚子年的五一节, 有几个好消息:
❖ 武汉,成为全国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
❖ 自5月2日0时起,湖北省降低风险等级。
我们一起走过武汉的至暗时刻,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封城的那些日子,如果停了电,停了水,那该会是一个怎样不堪的世界?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然,现代化城市丰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在灾难面前,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
这应该不仅只是人类学家、卫生学家、社会学家、建筑学家、环境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学家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自然的演进不会停止,自然的灾害也还会继续。
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认真思索:思索自然的法则,思索人类的未来——
壹
今天,202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
今天,长江日报公众号一则消息说:《冲上热搜!武汉成全国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
有人不以为然,表示不大相信。
但,我是深信的!
只是,这还不是现在进行时,但一定会是将来时。
且就在不远的、我们都能看到的那个“将来”。
这有N个理由。
作为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为全世界所瞩目。
这座英雄的城,和她的人民,在举国之力的支援下,书写出一个个大爱、一篇篇传奇。
这么多人牵肠挂肚的一座城,在疫情彻底消退以后,他们一定想来亲眼看一看,亲身体验体验一座经历过苦难熬煎,以及坚强不屈的伟大之城。
我想,这是毫无疑问,也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自然而然。
但是,除了东湖除了吉庆街除了热干面,带着爱而来的全国同胞,他们还能或者还想看些什么?
武汉,可以有一面记忆之墙、一道铭心之碑、一座缅怀之园!
否则,我们就对不起这座城所经历的沉重苦难。
贰
汶川大地震以后,到成都的人们,都会到那些地震遗址去看看。
感受自然灾害的惨烈,凭吊缅怀遇难的同胞,读取与之抗争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和壮烈,目睹灾后重建的奇迹。
在北川,在映秀,在都江堰,人们可以走近特意保存的那些断垣残壁,触摸历史留下的伤痕,感受浴火重生的艰辛,思考生命的尊贵。
汶川大地震,有遗址这种物质性的存在,可以让彳亍其中的人们,轻轻地移步,慢慢地细读,静静地沉思……
那么武汉有什么呢?
每座英雄之城都有其精神的丰碑,但仅此,还远远不够。
对于一座“全国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他们不能仅仅只是看到武汉的浴火重生,看到武汉的人间烟火,看到武汉的湖光山色。
人类,还应该铭记苦难。与苦难抗争的过程,是留给历史的殷切叮咛,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也许,新冠病毒就此远遁,但带给世界的惨烈教训,永远不能、不该被忘却。
火神山、雷神山、方舱,随着疫情的向好,早已经封存。
我想,如果有这样一面墙、一道碑,或一座园,在他们足够方便的适宜时间——哪怕只是在武汉转车或转机,只为看一眼那面墙那道碑那座园;抑或行色匆匆只为呈上一束鲜花……我想,有无数国人,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一定会来到这座城,完成他们哪怕只昰一闪而过许下的心愿!
恩格斯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武汉,应该有一面记忆之墙、一道铭心之碑、一座缅怀之园!
叁
五一节这天,还有一个好消息:
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例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宣布,自5月2日0时起,将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并相应调整相关防控策略。
这意味着,疫情重负之下,武汉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回想封城的那些日子,如果停了电、停了水,那将会怎样?
而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作为一名记者,我迄今新闻职业生涯的最大失误,是在那年的春节,我失约了湖南的郴州。
我在学校讲课时说到过这个:
2008中国南方大雪,也是恰值春节。
那场大雪导致的冰冻灾害,摧毁了郴州全城的电力系统,无数输电铁塔因不堪冰雪重负接连倒下,湖南郴州市全城断电停水9天。
现代化都市,有时其实更为脆弱:满城断电,柜员机如何取款?超市如何收银?手机如何充电?汽车如何加油?煤气如何输送?三餐如何煮饭?绿码如何扫卡?高铁如何购票?快递如何下单?封城的日子人们如何交往?信息又如何而来?
现代化城市没有了电,在今天几近于瘫痪,将寸步难行!这些问题都如何解决克服?
当时我就想做这个报道,但想到了而没去,一直引为遗憾。
在那以后的日子,我经常想,如果当时去了,从各个方面写成日记,对人类学家、卫生学家、社会学家、建筑学家、环境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学家,以及其他方面的学家都会是一笔重要的样本史料。
我想,如果当时能留下一部《郴州春节断电七日》的日记,可能会是个人今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吧。这次失约,也使我永远难以原谅自己。
武汉,必须有一面墙,或一道碑、一座园,记录苦难,记录历程,记录壮烈,记录战歌!
这场疫情,给人类的教训太深刻了!
我们铭记,是为吸取教训;
我们铭记,是为将来备考;
我们铭记,是为后人参照!
铭记是为更好地前行。
那些驰援而来的白衣战士们,我们应该给他们建座园;
那些坚守的公安干警们,我们应该给他们建座园;
那些静静的环卫工人、那些默默的供电供水者们、那些志愿者,还有无数的抗疫付出者,我们应该给他们建座园。
还有,那些死难者们,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建座园,一一刻下他们的名字。
没有那堵墙,就对不起我们民族所承受的苦难和坚强!
没有那堵墙,就对不起我们国家所付出的牺牲和奋斗!
没有那堵墙,可能人们的心中就会自发生成另一堵墙!
困苦的日子,艰难的岁月,史诗般的抗战,不能也不该忘却与遗漏!
在面向未来的进程中,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科技的关系,细细品味“文明”二字凝重而丰富的内涵。
人类,只有尊重生命、善待自然,吸收教训,自我省思与升华,才能孕育出绿色文明的甜美果实。
无论从何种意义出发,武汉都可以,都应该,都必须,有一面记忆之墙、一道铭心之碑、一座缅怀之园。
由此承载深重的苦难和牺牲,更是承载伟大的不屈与坚强——既为今日之慎独,更为明天更好地前行!
作者|张欧亚 编辑|高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