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4月26日讯(记者王荣海)“您好,麻烦扫一下码。今日,在东西湖常青花园第六社区岗亭,武汉大学研究生黄合穿着防护服在执勤,一一查看进出小区人员的绿码,测量其体温。从3月初至今,他已经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近两个月。和很多志愿者不同的是,他从事志愿服务也是在为写社区治理论文作准备。
年轻人应该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23岁的黄合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家住常青花园。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以来,社区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主战场。2月下旬,为了解决社区人手短缺的问题,武汉市招募“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看到招募信息后,黄合第一时间报了名。3月初就在居住的常青花园第六社区上岗。
他说,年轻人抵抗力比较强,理应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学校,他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学校虽然没有复学,但同学们都很关注疫情,经常在线上讨论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在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疫情,为后面写论文作准备。
社区志愿者负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社区日常管理事务,主要有社区巡逻、发放爱心菜和岗亭执勤三项工作。
社区巡逻是在疫情严重的时期,为了减少社区内部人员流动,安排志愿者对出门散步遛弯跑步的居民进行教育和劝阻。发放爱心菜是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段,安排居民有序购买爱心菜和储备肉。岗亭执勤的工作相对辛苦,需要在大门口检查出入的行人和车辆,给他们登记核对信息、测量体温以及扫健康码。
社区志愿者工作安排是轮岗制。黄合有时也会值夜班,他经常被身边很多人和事感动着。
从1月底疫情爆发以来,社区工作者就一直奋战在一线,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连续工作了两个月,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有一个山东的保安大哥因为疫情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和这位保安大哥聊天的时候,谈到孩子,保安大哥一扫心情上的低落,他说自己的女儿这次英语考了全县第一,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天晚上,他在岗亭执勤的时候,一个医务人员经过14天的隔离后准备回家。她拿的行李比较多,想找物业借一个推车,但是又觉得太麻烦就离开了。黄合告诉物业工作人员,她是刚从医院回来的医务人员,物业保安立刻拿出推车追上她,帮她把行李送回了家。
保安大哥的善良质朴和大家对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谢让他很受触动。保安大哥做的虽是小事,但是让人感到温暖。
着手写论文聚焦社区治理
黄合说,从事志愿服务两个多月来,很多居民都很理解和支持志愿者的工作,自觉配合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很多老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他在门口值守的时候经常教老人用微信扫码,这样很多老年人出门也能配合扫码。
封控时间长了,仍有少数居民随意进出社区。黄合就和志愿者们一起耐心劝告,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出社区,并要他们亮码测温。
3月10日,黄合服务的常青花园第六社区14天没有新增病例,被认定为无疫情社区。这让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备受鼓舞。他说,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疫情逐渐好转,战“疫”胜利近在眼前,是这次志愿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今日,黄合告诉记者,他的论文已经有了基本构思,准备研究社区治理方面的问题。参加志愿者服务对研究社区治理最大的帮助是提供了感性资料,对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以后的研究有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