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门网站>专题资讯
风雨同舟战洪魔
2018-01-21 10:59:01   来源:天门日报

  强降雨一轮接着一轮,随着上游客水汹涌而至,上平原地区乡镇,一片汪洋。

  天灾无情人有情。

  人民的生命重如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前期的严防死守、抗洪抢险;到滔滔洪流中,紧急转移、快速救援、妥善安置、生产自救;从市级到乡镇,党政军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顽强鏖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战内涝壮歌。

  闻汛而动,一切为了守卫家园

  7月19日起,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我市天门河、天北长渠、东河、西河水位迅速上涨,出现大面积漫溢。

  各级各部门视汛情如军令,所有责任干部不缺一人,全部下基层、下村组,上堤坝。

  市镇两级防汛指挥部紧急部署,一场场与洪水的赛跑,与洪魔的鏖战,瞬间拉开。

  7月20日14时,黄潭镇出现漫溢险情。为遏制险情,黄潭镇防汛指挥部迅速制定抢险方案,决定就近利用黄潭沙场的黄沙代替泥土封堵漫溢线段。

  全镇上下迅速组织劳力、车辆,紧急加高子堤,市交通运输局紧急支援沙土40车,险情被控制。

  7月20日15时许,受连日暴雨和上游河水下泄倒灌,位于拖市镇赵台村的110千伏变电站被淹,全镇停止供电。

  为及时恢复供电,确保供电安全,拖市镇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到现场阻水排水,附近村民闻讯自发参加,帮忙装沙运沙袋,共同搭建挡水墙。120余名干群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接力传送沙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力协作,变电站的四个入口被全部堵好。

  随后,该镇立即组织50台抽水机、6台发电机支援变电站抢排积水。21日,积水逐渐排出,恢复供电。

  7月21日凌晨5时,东风支渠张港段发生溃口险情,溃口长6.5米,张港镇投入120多人,经过4个小时的全力拼抢,成功将溃口堵住……

  风雨同舟,坚强应对洪涝灾害

  正当上平原地区乡镇干群严防死守、奋力抢险救灾之际,一场更为严峻的抗洪救灾战役接着打响。

  从7月20日开始,我市上平原地区的黄潭、渔薪、石河、张港、拖市、蒋湖、佛子山、多宝等地大面积被淹,且水位迅速上涨。一时间,葱郁的田园,变成一片汪洋;交通、水利、电力受损,企业被迫停产,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此次上平原遭受洪灾的主要原因是荆门境内山洪暴发,在3—4个小时左右山洪漫溢到天门上平原地区。该地区为平原地区,没有纳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无法收集山洪灾害信息,也无法及时通知人员撤退转移。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等市领导先后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实地查看受灾情况,现场指挥调度救援工作。

  同时,天门上平原转移安置指挥部火线成立,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所有的转移救灾工作有序展开。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是上平原地区乡镇严守的基本原则。大灾面前,责任如山;群众生命,放在首位。

  滔滔洪流中,艰难险阻前,党政军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争分夺秒战洪魔,不畏艰难险阻转移救援受困群众。

  舟桥部队来了、空降兵来了、武警来了、海事等部门的增援来了、志愿者来了……

  此前,上平原地区乡镇镇村党员干部正带领群众,连续近20天奋战在防汛抢险一线。突发性的洪水,始料不及,但是镇村干部克服疲劳松懈情绪,打起精神,迎头再战。

  摸清每一个村组被困人员的信息,宣传党政军全力救援的信息,让被洪水围困的人们安心安神。受灾群众吃了定心丸,纷纷克服眼前的困难,相信党和政府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受灾群众。

  各地镇村干部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不是蹚水乘舟为高处暂且不愿转移的群众送救援物资,就是给官兵当向导。很多干部脚上、腿上起了泡,脸上、脖子晒脱了皮。全身衣服从早到晚被洪水、汗水裹挟,从没有干过。

  7月25日,出生才4个月的男婴李多俊躺在妈妈的怀里酣睡。前几天,因为李家不愿转移出来,暂时留在地势较高的家里。当天,听说李多俊的家人改变主意,希望转移出来,镇村干部立马把这一信息向救援官兵反映,救援官兵以先救援老人、小孩、妇女的原则,时而驾舟、时而蹚水推舟,穿过田园、树林、农舍,费尽周折来到黄潭镇张台村2组,转移了包括男婴李多俊在内的20余名群众。

  对于家居地势较高、暂时安全、不愿转移的群众,镇村干部当起了救援官兵的向导,将一批批大米、副食、饮用水送到他们身边,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净水、有医护……

  转移救援,在高温酷暑中、在肆虐的洪水里,有序有力进行。

  危急时刻,党员先锋冲在前

  7月25日至月底,气象部门先后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然而,在骄阳下,在洪水里,在防汛救援的一线,已连续奋战近一个月的人们,没有一个人退下。

  黄潭镇信访办干部李松树,只有一个月时间就要退休,有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要退休的人了,不用这么拼!”

  李松树说,不管退不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危急时刻就要冲锋在前。

  从没有遇到如此大的洪水,有的群众担心颗粒无收后生活无望,有的看到水几天不退很焦虑,有的认为救援速度偏慢,情绪急躁。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李松树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对直河、八湾等村需要转移的群众,涉水当向导,蹚水帮群众转移家具、电器等物品。直河村一名刘姓妇女说,看到老李,心里的怨气也就没了。

  镇机关干部曾少斌、镇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辉是一对父子,两人都是党员,父亲年过半百,儿子是80后,党员的使命、党员的担当,让他们一样冲锋在前,哪里水流最湍急,哪里水上环境最复杂,他们就主动当好救援官兵的向导,当好救援群众的“定心丸”。

  黄潭镇防汛救灾常务副指挥长艾克林,从7月19日筑堤抢险开始,长期泡在水里,双腿红肿,部分皮肉糜烂,连套鞋都穿不进,简单处理下伤口,继续投入到抗洪的战斗中。

  黄嘴村党支部书记黄银兵的妻子发现自家的农资、杂货店开始进水后,打电话催丈夫回家转移货物,但黄银兵坚持帮助群众转移物品,结果自家价值十几万元的农资打了水漂。

  像这样的党员干部,数不胜数。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不忘初心,经受了水灾大考,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转移安置,临时“家园”保障全

  面对灾情,市防汛指挥部、上平原地区乡镇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慰问和稳定工作,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吃、住、就医等问题。

  “你可爱,我可爱,人人可爱……天可爱,地可爱,世界可爱。”7月22日下午,受灾群众九真安置点的20多名儿童,在市心家园社会服务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着舞蹈动作,欢声笑语。

  7月25日下午,在佛子山镇张场小学安置点,黄瓜炒肉、煎鱼块、芋头肉汤、蒸南瓜、炒白菜等荤素搭配的菜谱,让康台村8组59岁的吴太平一家感动不已。吴太平老伴中风后行动不便,全家5口人,都被转移安置在张场小学里,每天,工作人员搭配不同的菜谱,既让受灾群众吃饱肚子、又保障有一定营养。

  “我们被安置在竟陵高中,你放心好了,我吃的是土豆烧鸡、冬瓜烧肉…… ”7月22日晚饭时分,黄潭镇小木桥村村民胡世民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用手机向远在他乡的朋友报平安。

       市上平原转移安置指挥部从7月21日开始,分别在竟陵高中、实验高中、华泰中学、天门职院等学校设立安置点,接待安置黄潭等地受灾群众。

  为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市民政、公安、教育、食药监局及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分别全天值守在安置点。市卫计委、红十字会在安置点设立应急医疗站,做好受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市民政局依据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情况,及时调拨棉絮、被套及纯净水、蚊香等生活日用品;市食药监局组织人员加强食品监测,确保食品安全。我市在接受安置任务的几所学校,分别成立了转移安置分指挥部,组成了工作专班,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吃、住、卫生防疫等。

  洪涝灾害后,我市卫生防疫人员和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大力开展环境清理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坚决做到受灾群众到哪里,医疗防疫人员就到哪里;水退到哪里,卫生防疫工作就做到哪里,力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据市民政部门统计,截至8月2日,上平原地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2万余人,其中,集中安置9000余人。目前,除300余人暂时没有返家,其他均已安全返家。随着安置点群众返家,供水、供电已抢修恢复,水电不稳定的状况也逐步得到缓解。

  小学里,每天,工作人员搭配不同的菜谱,既让受灾群众吃饱肚子、又保障有一定营养。

  “我们被安置在竟陵高中,你放心好了,我吃的是土豆烧鸡、冬瓜烧肉…… ”7月22日晚饭时分,黄潭镇小木桥村村民胡世民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用手机向远在他乡的朋友报平安。

  市上平原转移安置指挥部从7月21日开始,分别在竟陵高中、实验高中、华泰中学、天门职院等学校设立安置点,接待安置黄潭等地受灾群众。

  为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市民政、公安、教育、食药监局及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分别全天值守在安置点。市卫计委、红十字会在安置点设立应急医疗站,做好受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市民政局依据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情况,及时调拨棉絮、被套及纯净水、蚊香等生活日用品;市食药监局组织人员加强食品监测,确保食品安全。我市在接受安置任务的几所学校,分别成立了转移安置分指挥部,组成了工作专班,安置好受灾群众的吃、住、卫生防疫等。

  洪涝灾害后,我市卫生防疫人员和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大力开展环境清理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坚决做到受灾群众到哪里,医疗防疫人员就到哪里;水退到哪里,卫生防疫工作就做到哪里,力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据市民政部门统计,截至8月2日,上平原地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2万余人,其中,集中安置9000余人。目前,除300余人暂时没有返家,其他均已安全返家。随着安置点群众返家,供水、供电已抢修恢复,水电不稳定的状况也逐步得到缓解。

  不等不靠,生产自救干起来

  脚步匆匆,挥汗如雨。市四大家领导分片挂点,坐镇协调指导上平原地区乡镇的抗灾救灾工作。

  各地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全面展开抢排、抢种、抢管、抢防、抢修、抢收工作;市派工作组驻扎乡村,主动听民情、解民忧、安民心,维护受灾区的和谐稳定。

  上平原地区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7月30日至8月1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

  从黄潭、渔薪、石河、佛子山到张港、拖市、蒋湖、多宝等地,处处可见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劳作的人们。

  “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我们得想办法生产自救。”这是佛子山镇卢嘴村干部群众的心声。关键时刻,镇政府紧急支援,不仅调来排涝设备抢排积水,还为村里调剂来10亩秧苗。村里的育禾农机合作社也拿出4亩田的秧苗来支援。

  8月2日中午,多宝镇二道河新村,依稀还有消毒水的气味,曾被洪水淹没的家园,整洁如新,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大人们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正在备土精播冬瓜种子。二道河新村村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生活。

  8月2日下午,张港镇组织机械耕整曾被洪水淹没过的田地,为抢种补种玉米、粟米、绿豆等农作物打好基础。张港镇有序推进耕整田地、抢种补种工作,做到水退到哪里,耕整田地就到哪里,抢种补种到哪里。

  市农业局实行“专班包乡镇”包保责任制,组建12个工作专班分赴受灾乡镇指导开展生产自救,落实“改补种”技术措施,对因灾绝收地区分阶段“抢种”,截至8月1日上午9时,10余个受灾乡镇已补种蔬菜1万亩,小杂粮1.13万亩;同时,对短期水淹地区进行“抢管”。目前,已免费发放粟谷种子15.34万斤,玉米种子2.5万斤,荞麦种子1万斤,绿豆种子1万斤。

  今年遭了灾,还有明年。只要人还在,人努力,就有希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