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生命相“髓”
2018-01-21 09:45:42   来源:今日湖北

—— 记我省骨髓捐献志愿者群星闪耀

    文·图本刊记者/熊传东 通讯员/章晟



4月,我省70、80、90三代人真情相伴髓缘路。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素不相识。因为有了“血”的情缘。为让生命在他人身体里延续,有的甚至连续几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他人生命。近年来,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为传递“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资料8.2万人份,累计成功捐献262例。涌现出张宝、李龙俊、龙光禄等先进典型,形成湖北“捐献群星”,其中,张宝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和李克强总理接见。


1462627795831330.png

80后军嫂杨慧捐髓

  生命在太平洋彼岸延续

  2015年5月的一天早晨,在武汉大学读博的李龙俊正要出门,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一看手机号,是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打来的电话:“现在有一位美国患者的骨髓和您的初配成功,您是否愿意继续检测配合?”一听这话,李龙俊竟然有些激动。肯定地回答对方:“我愿意!我会积极配合各项检测。”

  24岁的李龙俊,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一名博士新生。从2013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有人笑他傻,他只笑笑不说话。一次,李龙俊看到了姚明拍的公益广告,大超-中华骨髓库校园爱心之旅启动仪式在人民大学举行。作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姚明参与了中华骨髓库相关公益推广活动。在广告里,姚明动情地说:“没有比拯救一个生命更重要的事情。”这句话在李龙俊的心里掀起了一股巨浪,经过审慎地思考,他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

  自从李龙俊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好多同学都投来不解的目光,有人说他脑子进水了,有人觉得他太冲动了,捐献骨髓怎么可能跟献血画等号呢?闹不好会影响造血功能。尤其关系不错的哥们,苦口婆心地劝他,千万不要感情用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悔都来不及了。而他告诉哥们,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他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的。

  自从那天接到骨髓库打来的电话,李龙俊就进入了积极准备的状态中。时间进入2015年7月中旬,李龙俊又接到骨髓库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美国患者最佳移植时间为7月16日至7月21日,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一定要征得父母同意,因为进行骨髓采集时需要住院一周,入院时需要家属签字。看来父母这一关是必须得过的。他赶紧从科普网站、图书馆、红十字会等处查阅造血干细胞的各种资料,以便耐心讲给父母听,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同意签字。

  果然,当李龙俊把自己捐献骨髓的决定告诉远在贵州的父母时,二老一下子就急了。父亲暴跳如雷:“你这个小兔崽子,怎么事先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就做出这么荒唐的决定,气死我了!你等着,我明天去学校找你。”不等他解释什么,父亲就挂断了电话。很快,父亲就十万火急地赶到武汉。

  李龙俊不厌其烦地让父亲看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资料,还耐心地跟父亲解释捐献骨髓不像先前那样穿刺抽取,基本跟献血差不多。听了儿子的科普,父亲总算把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走时还嘱咐儿子:“你要捐,我也不拦你,咱不能眼睁睁地见死不救不是?捐了骨髓后,你一定要多休息。”

  2015年7月21日,上完半天课的李龙俊赶到医院,成功捐出了26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第二天再次捐出170毫升。这43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对大洋彼岸的患者来说,就是无比珍贵的生命种子,是他重获新生的开始。所以前来护送这些造血干细胞悬液到美国旧金山的专业工作人员马瑞斯,当场为年轻的李龙俊博士伸出大拇指并再三真诚道谢:“非常感谢你,小伙子!”

  看着无比珍贵的生命种子就要穿越茫茫的太平洋,被注入患者的身体里,李龙俊的心里忽然漾起一股幸福的暖流。因为他坚信,自己捐献的生命种子,一定能为大洋彼岸的患者开启一段崭新的生命旅途。

1462627872206552.png

龙光禄的“生命种子”在90后花季少女体内生长

#p#分页标题#e#


  他拯救了两条生命

  2016年3 月22 日,湖北襄阳人龙光禄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他配型成功时,正在协和医院照料母亲。4月14日,龙光禄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躺了五小时。他捐献的277毫升造血干细胞被连日送往江苏,点燃一个90后花季女孩的生命之火。

  龙光禄以自己为圆心,捐献骨髓,让“生命种子”在他人体内生长、发芽,使生命重获勃勃生机。他用自己的情怀,画出了一个爱的闭环:4月14日当天,“爱的火炬”悄然传递,7位志愿者与他的母亲配型成功,已经随时待命侯捐。

  今年以来,他不得不在武汉和襄阳两地奔波,甚至春节都是在武汉度过。他的母亲郭家凤病了,病得很严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为严重贫血,母亲在襄阳治疗时已输过三次血。“这三次都是免费用血。”龙光禄说。原来,从2008年开始,龙光禄每年都义务献血,每次400 毫升,到现在已经献血3000多毫升。当时,他只觉得献血能够帮到别人,没想到最后也帮到了自己。因为自己献过血,所以他的母亲可以免费用血。

  在2014年的一次献血过程中,龙光禄加入中华骨髓库。2015年9月,他与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当即答应捐献。不料,他的母亲不久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作为全家的顶梁柱,他的妻子、妹妹都担心捐献影响身体,不太愿意让他捐献。但是,从接到配型成功通知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初衷从未改变。

  “没事,捐献就跟献血一样,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他坚持并如此说服家人。对于捐献,龙光禄的妻子和妹妹,都属于“被迫同意”。龙光禄的妻子说,如果龙光禄捐髓救自己的婆婆,她绝对没有二话;如果自己的婆婆没有得白血病,她也不会反对。但是,如今婆婆病了,他就是全家的顶梁柱,如果有什么闪失怎么办?而一向对妻子“言听计从”的龙光禄,这次却没有听妻子的,而是一次次耐心地去说服妻子:这个跟献血没有什么区别,对身体没什么伤害。如果母亲需要做移植,他再捐一次也不要紧,即使母亲跟自己配型不成功,也会有别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来救母亲。

  龙光禄说道:“能帮助他人时,尽量去帮助。若此生有幸拯救他人生命时,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生命体之间原来如此美丽。希望通过此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人道的队伍中来。一起传递和接力爱。”

 

  力挺妻子捐髓丈夫加入骨髓库

  4月19日,80后军嫂杨慧在武汉捐出327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从此,远在浙江杭州的一名41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将因她的爱心之举而获得新生。为支持妻子,前来陪护的丈夫杨建明也现场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今年29岁的杨慧,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麻醉科的一名护士。2012年3月,杨慧利用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工作休息间隙无偿献血并报名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并抽取了血样。自报名那天起,她就盼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天。可是,这一等就是4年多。2015年12月,已调到海南省海口市的她,接到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电话,称她的血液样本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且HLA配型全相合。动员全身造血干细胞由骨髓释放到外围便于采集。期间,她的腰部、背部、胸部等处酸痛不适,但因镇痛药有抑制骨髓的副作用,她坚持不吃镇痛药以确保捐献质量。

  “捐一次造血干细胞就能救活一个人,普通人能做到,我们白衣天使更应走在前列!”杨慧说,4年来,她如同一名等待冲锋的战士,随时准备跃出战壕捐髓救人。这件事让她和科室所在的同事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信念。很快,她科室的两名同事也报名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当中。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既兴奋又惊讶,要知道非血源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呀。”说起这些来,记者眼前的杨慧轻松愉悦,军嫂特有的刚毅在她的脸庞上尽情绽放。“有什么感受?”记者问。“我感受到了一种价值,一种白衣天使的价值。”她微笑作答。“当护士,就要当一个有价值的护士!”在部队医院工作中,她深深感悟到,战争年代的军人可以在枪林弹雨中体现价值,而和平时期,除了时刻做好等待祖国召唤的准备,就是能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2013年4月底,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正在外地参加培训的杨慧主动报名参加,并一路冲锋在救灾救护最前线,这次特殊的经历,不仅让她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更让她懂得了白衣天使的价值。2014年,在一次外出途中,当她看到一辆“红十字”采血车打出“急需B型血”的牌子时,杨慧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胳膊:“我是护士,抽我的吧。”从那以后,她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年必须献血一次。到目前为止,她先后4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600毫升。

  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介绍,杨慧是湖北省第262位,全国第559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