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山区贫困村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01-21 09:56:32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冷家山村旅游扶贫的调查


(文:刘宗成  马民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区建设,实施脱贫攻坚的系列指示,为深入宣传老区、弘扬老区精神,提升老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焕发了生机,指明了方向。由此,脱贫攻坚成为老区建设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加强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大别山区黄冈市,尚有数十万人没有走出贫困,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位于大别山腹地核心的英山则是老区重点贫困县之一。除了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外,最主要的是主观上尚存在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桎梏,如何排除落后山区老区建设脱贫攻坚的精神障碍,进一步明确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思路,完善脱贫攻坚举措,加快老区发展精准扶贫的步伐,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老区建设脱贫攻坚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门多种视角的学问,必须从系统角度来研究,实现多方位的转换,从而引起人们对落后山区传统历史和老区建设时代

 

进程的深沉反思。

英山,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6.7%,森林植被覆盖率为70%,全县耕地面积仅24万亩,而山林面积则有148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半封闭、较原始的生态处女地占全境版图面积的2/3。下辖三乡八镇,吴家山、桃花冲2个国营林场和一个开发区,313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原有78个贫困村,到2017年尚有3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407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

 位于英山境内7个乡镇中心的雷家店镇的冷家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头要村。北与天马寨风景区所在的曹店、上沟两村遥相呼应,与伍家冲村连岭接壤,西与英山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组建地、英山“三二·暴动”发源地、著名烈士萧伯唐故居所在地、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蔡家畈岗背,共脉连峰。大革命时期,冷家山村亦是我党游击武装斗争的红土地。全村版图面积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以上,茶园面积372亩。有5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157户,515人。2014年贫困户99户,当年脱贫6户22人,2015年脱贫8户25人,2016年脱贫17户58人。现有贫困户77户,其中五保14户14人,低保8户9人。全村易地搬迁19户22人,因危房倒塌住出租房3户11人。2017年移民搬迁有1户4人。到目前为止,原野药材合作社对接扶贫36户,顶丰合作社对接4户,理工中专雨露计划对接1户;大病救助2户;茶叶种植扶贫8户21人。该村脱贫攻坚正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该村唯一的企业就是一座小水库,年承包费1500元,由于前任村干经济纠纷分文未收。该村历史负债194万元,近年来基础建设新负债17万元,总计负债211万元。

冷家山村属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区,由于一直未通公路,全村自然环境保持了原生态,是一个半封闭、较原始人文、山水资源禀赋深厚的美丽山村。该村全境春夏百花竞艳,秋来满山红叶如火烧天,冬天边吃火锅边尝雪,四季皆有景,亦是令人向往的户外旅游胜地。村之东有美丽的乌石岩作屏障,村中部有多条蜿蜒曲折小河汇集的高山水库,“高峡平湖映兰天”。村之西有胜长仙翁垒石成山和徐婆以牌石为界立寨为王的遗迹;而村之南有一对金鹅栖息宝地,后不知去向的神话传奇。更有乌龟山姜氏古墓群和水库之千米飞瀑之上的摩崖石刻天书岩。全村有百年以上的古树137棵,而靠北的斗笠尖一峰独耸,还有胜长山中的吊锅石、挤儿石、仙人洞,以及建于明朝的齐龙庵、观音庙。王家岗、胜长山两条山脉秋来枫叶红如火。春夏之间,如诗如画,群山叠翠百花艳。昔日,地处高山行无路,交通闭塞的冷家山,“鬼不生蛋”。如今,外有过石公路大循环,内有上下通村公路小循环,还有环库公路,步移景换入眼帘。上得山来敞开胸怀呼吸清新空气,放飞心情沐浴温暖阳光;随心随意漫步山间小路观景,闻花香品花色,人在云中走,身在画中游。而这里的冬天则别有神韵,是“风雪大别山,冰凌大世界,走出大城市,深山大过年”,一年四季乐休闲的人间天堂。

居于此地世世代代善良淳朴的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许多不朽神奇。特别是烽火硝烟的年代,这里的人们为民族的解放、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从古迄今,冷家山处处“柴门闻犬吠”,块块“草地见牛羊”,家家养土鸡、胡猪、山羊,制作香飘百里的熏肉,霉干菜、臭豆腐,蜂酿蜜,远近闻名;春夏百花香飘远,秋冬山果采摘忙,云雾香茶销外地,四季药材抢手货。囿于落后的交通,偏僻的地理区位,导致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潮冷落了冷家山,穷住深山无人问,富集资源抛置一边,难守金饭碗,出外讨饭吃。村里的年轻人倾巢而出“淘金”去打工,只有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困在山中。劳动力的“青黄不接”,导致极少有的田地渐被荒芜,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冷家山村,就这样从上世纪冷落到今天。

冷家山的脱贫之路在哪里?难道永远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吗?冷家山村人陷入困惑迷茫之中。痛定思痛。冷家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不甘落后,他们开始觉醒,开始觉悟。毛主席不是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吗?是的。冷家山就是缺人,缺少年轻有为的人,更缺领头雁、带头人。于是,他们自发商定,派出代表寻本村在外打拼的尖子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好说歹说,“胡搅蛮缠”请回了本村在温州创业兴业有成,且在外安家的,时任温州英山商会副会长、温泉天川电气有限公司法人余朝阳,回乡担任村主任。

余朝阳忍痛割爱回家了。面对生他养他现仍处在落后荒芜 的故乡,他心酸颤抖,欲哭无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冷家山村还是“原驴子磨原面。”如何走出贫困,步入小康之路?余朝阳开始深思。他从县里镇里到本村周边走了一遍又一遍。最使他动心的是隔山的蔡家畈村,虽然变化也不大,但那座“萧伯唐烈士纪念馆”使他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红军长征二万五”靠的是“革命理想高如天”。他攀篓子石、登天马寨,走伍家冲到曹店进上沟,一个面积不足万亩的“五彩杜鹃天马寨”,一年中仅一个半月的旅游高峰期,却让三个村的村民收入硬翻了几倍,他眼睛一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在江浙的朋友来冷家山村看望余朝阳,看到满山枫林如火,大家惊呆了!不几天的功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全国各地的友人均长途驱车来冷山看红叶,因路太窄,冷家山的通村公路硬是“瘫痪”了。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冷家山,硬在2016年的秋天热了、火了!一时间,各级新闻媒体、艺术团体、旅游群体,不依不饶地涌进了冷家山。

2016年底,余朝阳在镇驻村干部黄显明同志的帮助下,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开了几次“诸葛亮会”,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结合英山全域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形成精准扶贫机制,作出“齐心协力搞旅游,开发资源挖穷根”的决定,并拿出了“旅游扶贫克难关”的具体措施。

一是组织参观本镇蔡家畈“萧伯唐烈士纪念馆”、杨家坊姜镜堂烈士纪念馆,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敢于斗争,勇于牺牲;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英山革命老区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设老区,脱贫攻坚,同圆“中国梦”。

二是聘请地方专家学者——英山老促会宣传动员部部长马民权同志为冷家山村旅游发展顾问,开办培训班讲创业旅游课,开启民智强民心。为冷家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积淀的发掘,出谋划策,焕发贫困村新常态下村级发展活力,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走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之路。

三是要致富先修路,扩宽2.1公里通村公路。将原来3.5米的水泥路扩宽至5米,修环库公路,将修路作为2017年首要大事来抓,于此同时,争取在入秋之前,兴建进出冷家山村的两个门楼。建好乡村旅游的好基础设施。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让车流畅行于冷家山。

四是筹备首届冷家山村文化旅游红叶节,举办冷家山旅游资源开发摄影、航拍大奖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努力打造“冷家山文化旅游村”品牌。

五是请县文博局进村实地勘考姜、王两姓古墓群、徐婆寨寨址、仙人洞以及摩崖石刻天书岩等,发掘冷家山美丽乡村“土、野、俗、古、新”的五味文化内涵,为乡村全域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

六是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5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10%),赴蕲春、浠水等地考察乡村旅游、全域旅游、解放思想换意识,更新观念转脑筋。

七是不管东南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封山育林蓄草,保护原草原木原生态,生机无限千幅画;旅游扶贫不松劲;不挖山移坟拆屋,展现野滋野味野风情,风物传奇景常新。

“人心齐,泰山移”。冷家山村的干部群众横下一条心,立足冷家山,中心幅射带周边。以冷家山一年四季“民俗文化游”拉动天马寨景区的上沟、曹店和岗背的蔡家畈村,联动羊角尖蔡家山和杨家坊村,形成雷家店镇“旺季不乱,淡季不淡”的大旅游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使英山“全域旅游”在雷家店“中部崛起”。进而,使“红色中走来”的英山,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域旅游的“绿色中的崛起”。让冷家山村老区建设、旅游脱贫攻坚步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稳步健康的轨道,通过不懈努力,壮大集体经济,还清欠债轻装发展富山村。

2016年的秋末,冷家山的旅游小试锋芒,应时开办了6家农家乐,每家增收万余元;全村的农副产品如山羊、胡猪、土鸡、蜂蜜变成了炙手难得的旅游商品,提升了附加值,初见成效。2017年,按工作计划,现已完成了参观烈士纪念馆,外地考察乡村全域旅游,聘请专家为顾问办培训班,县文博局实地勘考古墓等,公路建设已上马;其它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由此一来,冷家山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彻底的变化,特别是全体村民思想意识上的变化。“人长精神天地阔,地生财宝拓富路”。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取项目找门路,修路占地不扯皮,村容整治不叫苦,开发旅游同出力。“观念更新,遍地黄金”。全体村民看到了旅游扶贫的希望,大家都说:搞活了旅游,我们田里的谷,地里的麦,红苕玉米山南瓜,山上一年四季的花果都是宝,园里的菜,塘库里的鱼、笼里的鸡,圈里的猪,栏里的牛,山中的羊,都将变成游成客席上的山珍美味,土特产品紧俏升值变现钱。特别是兰天白云山泉水,清新空气无价宝。“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毕升故里、四季休闲”、“旅游胜地,养生天堂,实至名归。更令人自豪的是,近有天马寨,远有天堂寨,冷家山就是“天外天”了。英山全境封山,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城里人的深山老家,现代人的天然氧吧;城乡人的精神家园,地球人的花园图画”,冷家山村再也不冷了。找准了方向,旅游扶贫切实可行;看准了路子,老区建设大步流星。

 冷家山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发旅游,以旅游带活经济,富村富民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但要走好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一、冷家山村集体债务包袱沉重。历史负债194万元,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又增加17万元。村集体没有一点造血功能,全靠争取项目。

二、开发乡村旅游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通村公路,至景点的公路和人行路,停车场、厕所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加大人文资源的开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人文资源为衬托,努力提升冷家山文化旅游的内涵。

 贫困落后的山区,历尽沧桑的革命老区,千百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停滞的状态。老区建设脱贫攻坚,激起了人们的思想震。我们能做的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即是有,也不可能完全仿照。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实际,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走出一条路来。我们能否以全新的观念,以新的价值观念评价我们自身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经济改革走在前面,而且在思想文化的变革方面也应有所建树,只有这样才会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我们所进行的事业,才能摆脱传统文化心理的桎梏,达到思想观念意识上的飞跃,从而排除老区建设脱贫攻坚的精神障碍。

 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充分释放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效能。党委政府、旅游部门以及乡村三方面合力,才能形成造血式扶贫机制。规划好乡村旅游,注重绿色协调发展,发展以旅游为主线的环保型产业,发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扶贫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支持有条件的革命老区实行连片保护和开发。政府要筹集和争取配套资金,改造升级道路交通,水利、林业、环保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旅游部门要尊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性,构筑乡村旅游完整产业链,使乡村旅游模式形成闭环式的生态链,使旅游的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紧密衔接。贫困村的村民必须积极投身旅游脱贫致富的队伍,增加与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才能最终实现旅游扶贫与旅游富民。

智慧产生痛苦,痛苦也能产生智慧。贫困落后固然难过,但不思进取,不求开拓创新,倒是更无望,更痛苦的了。相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加强老区建设,克服“左”的东西作崇,再不搞“千个师傅千个法,前面书记栽,后面书记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死扳硬套的形式主义,真功实做大文章。放下官僚主义的架子,弯下腰来精心筹谋,直起腰来甩开膀子撸袖干,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全心全意帮助老区人民根治脱贫又返贫的恶性循环顽疾,这才是我们促进老区健康发展,助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终极目标!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