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上午,新学期上课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很多城区学校冒出“巨型班”的情况下,大冶茗山乡张谦初小一个年级只有4名学生,非常不一般。
5日上午10点多,张谦初小三年级教室,数学老师吴文华讲完《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的知识点后,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张玉婷同学举了手,没有看到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她的同学实在太少了——只有3名。
在抄写习题时,张正烈同学抄错了。吴文华老师在一一检查完其他学生的习题后,挪到他的身边,手把手地教。
这个年级只有4名学生,在黄石范围内是少见的。
而整个张谦初小4个年级,也只有29名学生。
这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微校”。
虽然学生数少,但它配备了7名老师,还计划再配备一名。
多位老师说,“微校”及“微年级”有弊也有利。弊是,课堂气氛欠缺,没有“巨型班”的浓厚氛围;利是,老师可以一个个地手把手地教,这在“巨型班”是不可能出现的。
读二年级的张景曦,脑瘫,两只脚只有脚尖有力。他拄着两根木棒做的粗糙拐棍,从家里一步步地往学校“点”步,在“点”了1000多下、两只凉鞋的鞋尖几近磨破后,终于到了学校。他聚精会神地望着老师,听着讲解。当老师安排他们做习题,他又全神贯注地埋头做。
东楚晚报记者采访得知,很多农村偏远孩子求知的心,是强烈的。
记者同时采访得知,这所“微校”差点“掉线”。
在新学期上课前两天,其他孩子都陆续报名了,但这29个孩子没有报名。他们想在这所学校读书,而这所学校要被撤掉。茗山乡中心学校的想法是,该校办学条件不行,不符合教育规划。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安排他们到其他学校读书。而孩子们的家长觉得,其他学校距离他们家不但较远,且存在水渠、裸桥、十字路口等危险路段。在安全与便捷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坚决不能撤。最后,经6轮沟通,教育部门尊重民意,保留了该校。(叶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