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雪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3级博士生,负责中农院的问卷设计和咨询服务工作,于2015年十月赴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调查。此乃与福岭村村民一起跨年的所观所感。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来到村里已经第5天了。在福岭,农历二十五是一个节点,25前是各家各户“晚福”的日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辞旧。二十五后各家各户就开始拜神了。昨天中午陪阿姨到镇上采购拜神的用品,首先去买了鱿鱼、糖果和鞭炮等,婶婶说拜神要用的三牲包括鸡、猪肉和鱼肉,这里一般都用鱿鱼。之后去超市买了水果和蔬菜,婶婶说今年天气不好,落霜的天气把种的菜都打坏了,超市的蔬菜和水果还相对便宜些。昨天晚上去陪婶婶买香和纸钱之类,种类繁多,衣服、元宝一应俱全。
可能是25了,陆续能听到鞭炮声了,婶婶说各家各户都已近开始行动了,明天她也要去拜公王和土地伯公了。中午婶婶买来鸡鸭,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了。下午的时候,周边的邻居他们要贴对联、念上代了,让我赶紧过去。我过去后,这家人已经各就各位打扫。这户农户全家人都住在县城,但是过年时的礼仪一点都没少,今天全家人都回来祭天神、祭家神。我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自己的老房子摆好了神台,神台和神位向东,桌上摆了5杯茶、5杯酒酿以及三牲水果和坚果等等。牌位向着东方,两边的香烛上写着“財丁兴旺”。全家人聚齐后,就开始纷纷上香,家婆嘴里一直念叨着:“保佑家人平安”等等的祝福话。待一大约一炷香的时候,就开始焚烧元宝和衣服之类,每烧一次,都要祭拜一回。等到香烧完后就开始放鞭炮。祭拜完天神之后,在等待燃香的过程中,去祭拜土地伯公伯婆和观音。与路边的土地伯公伯婆不同,这是在个人家里专建的一个神龛,阿婆说:“这与路上的不同,那是保佑大家的,这是专门保佑我家这块地方的……”。祭拜土地、观音的仪式和天神大体相同,阿婆特别说,一个神一套三牲,不重复用的。祭拜完家里的各种神之后,最后祭拜家神。在老房子正厅的墙上挂有两代人的画像,仪式也没什么大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祭拜家神的祭品用的是祭拜天神的祭品,阿婆说因为天神最大,所以可以用。整个仪式拜神,主要是阿婆在操作,我很好奇阿婆是怎么学会的,阿婆笑笑,“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这么交我,自然就会了,你看我现在的孙女不是也正在学嘛……”。待香烛燃烧之后就放鞭炮,然后开始贴春联。叔叔说要先贴老房子,再贴新房子,这是规矩。仔细一问,才知这座不大的房子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是19世的时候建的,新房子紧邻着老房子,老房子一直被保存的好好的。
晚上回来,婶婶说她们家也要开始贴春联了,让叔叔把旧的春联清理干净。一向不参加家务的劳动的叔叔也参加了,叔叔说:“主要是不想让我儿子,怕弄脏了他的衣服……”。虽然叔叔这么说,但是我知道他主要还是心疼儿子,叔叔婶婶家的一儿一女在深圳工作,常年只有两位老人在家,一双儿女只有在过节才回来。一旦他们回来,叔叔婶婶都很高兴,杀鸡宰鸭的。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特意留心到叔叔专门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平时叔叔都是等我和婶婶给他盛饭的啊,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想如果我在家里估计都不会留心到父母细小的关心。明天就去和婶婶去祭公王了,要早点起床哦!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今天陪婶婶去祭拜公王和伯公伯婆。一大早婶婶就将杀了的鸡和猪肉进锅煮,婶婶说三牲都要煮熟了带过去。约在九点的时候,我们就带着三牲果盘香纸茶酒以及香油去公王宫。公王宫位于福岭的石鼓潭,面积不大,现在主要交给本地的一位农户打理。我们到时,一条并不宽敞的路上停了很多车。婶婶说平时很少人来,就是到过节的时候人比较多。
公王宫的门大约三个人左右宽,分里外两间,外面一间摆着香炉,里面一间摆了两座大公王铜像,周边还有一排比较小的各种神像。我们进去时,外间已经有很多人排队点香、烧纸、摆放三牲等等,大多是上年纪的妇女,偶尔也有年轻人。仪式与祭天神差不多,先摆放三牲斟茶倒酒,然后点香,等香燃一半,就可以烧元宝,烧完元宝放鞭炮。之后,可以去捐香火钱,在婶婶的建议下出30元香油钱,并在一张红纸上写下全家人的姓名,婶婶说公王很灵验。之后可去拜公王像祈福,一到祈福时,管理公王宫的人就会敲一下钟。拜完公王,基本就结束了,除了香油之外,其余的东西都回收,继续去祭拜伯公伯婆。
一开始我以为是要将沿路的伯公伯婆都要祭拜,但是婶婶说只需要祭拜居所附近的伯公伯婆就行。我们祭拜的伯公伯婆就在路边,我们到时,已经有几位妇女在那里祭拜,婶婶说祭拜伯公伯婆主要是保佑出入平安,所以很多神龛都在路边。在与阿姨们聊天中,她们说祭神这些都是有女人来做的,但是祭祖的时候男人就会去了。
下午本想写写东西,奈何这些天一直拉肚子,婶婶非要带我去抓药。婶婶说过年了,要吃肉一直拉肚子是不行的,虽然回不了家,家人般的关心还是很温暖人的。晚上吃饭的时候,婶婶说闺女半夜就要回来了,吃完晚饭就去打扫女儿的房间,铺好床铺,插好暖宝。其实,婶婶家的儿子回来后我就没见过几次面,基本都是夜出昼伏,白天睡到下午,叔叔整天在外面,家里的活都是婶婶在做,吃饭的时候也只有我和婶婶。这要是在我家里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婶婶说客家女人都是这样,男人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家里和气最重要。顿时觉得客家男人太幸福了。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起床后就见婶婶在厨房给女儿煮了人参补身体,我也沾了点小光,也喝了一碗。不一会,跟他们去镇上超市买给老人家拜年的东西,农户建议买点苹果和糖果就可以,讨个好彩头。本担心年前超市会不开门,没想到却热闹非凡,镇上车水马龙。超市里的堆满了人。直奔卖水果的地方,买了50个苹果。来之前我还在怀疑超市有没有那么多苹果,婶婶说过年都是买苹果的人,果不其然,抢购苹果的人不占少数。抱着一箱苹果回来感觉自己像是苹果贩子。
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十点多了,婶婶急忙准备拜天神和家神了。拜天神的时候,神台朝着门的方向,拜家神的时候神台朝着家的方向。我很纳闷为什么不摆老人的遗像,婶婶说现在的房子是父母在世的房子,是他们自己的家,他们都知道不需要摆。在祭家神的时候,婶婶唯一一次把还在睡觉的儿子女儿喊醒,要他们祭拜。
下去开始去给大家拜年,第一站去了经常帮忙的宇明哥那里。这是我第一次去宇明哥家里,房屋有三层,厨房在一层,粗粗环绕一圈可以判断其房屋在福岭算是比较好的,一进家就看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奖杯,经打听才知道宇明哥的儿子是星光大道周冠军“细哥细妹”中的细哥。中间简单交谈了一些后期调研计划以及过年祖堂的拍摄计划,宇明哥所以前很多祖堂很热闹,每年过年都一起吃饭,但是现在大家都嫌太麻烦,很多住在外地,吃完饭就要赶回去,在本地做菜收拾相当麻烦,所以后期就搞得很少。
晚上吃完饭,婶婶家的子女都出去打牌了,接着叔叔也出去打牌了,家里只剩下婶婶和我,与以往一样。我开玩笑:“过年和不过年一样,最终只剩下我们俩,一个是留守老人,一个是留守儿童……”,婶婶笑着说是。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骑车出去看看周围祖堂布置得怎么样。路上碰见一个叔叔,我告诉他我准备明天去大夫第拍摄,叔叔很纳闷,我解释说因为大夫第曾经很富裕很辉煌。叔叔笑笑说:“人要现实一点啊,那毕竟是过去,你要看哪个祖堂热闹就看村干部在哪个祖堂……”,果然大家都很通透啊。
一路走过去,大家都在忙着祭天神,终于有了过年的味道了。上午先去了举图爷爷那里,举图爷爷去街上了,不过却见到了之前一直没有见过面的阿婆。阿婆70多岁,为人非常热情,和我聊了很多,阿婆告诉我她之前一直在广州照顾儿子和儿媳,儿媳是西安人,两年回来一次。阿婆一听说我家乡是山西人,就说山西和西安很近,我告诉阿婆坐一般的火车也要十个小时,阿婆表示很不相信。聊了一会,举图爷爷恰巧回来了,举图爷爷还是那么精神洋溢,举图爷爷说他们明天7点就开始祭祖,先在乃祖楼拜天神,然后去梅子树厦祭祖宗,再到十四世日佑公的祖堂,最后回来祭家神。聊了一会,阿婆说要出门,有亲戚迁新居,看到阿婆拿着桶和盆什么的,阿婆说搬新居都要送这些东西。跟着阿婆出来后,就去德星第的阿公那里。阿公见到我很惊讶,惊讶我过年居然没有回家,惊讶我作为独生女居然没有回家……
今天才知道,阿婆早就不在了,阿公一直一个人生活,所以阿公家里并没有多少过年的氛围,可能是没有人打理。我去的时候阿公的孙子、孙女正在帮阿公打扫屋子。阿公非要给我倒茶喝,我看到阿公拿着茶壶的手有点抖,尽管作为86岁的老人,身体有点病是正常,但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难受,责怪自己为什么之前没有注意到,还让阿公给我倒了那么多次茶。看着阿公,突然就觉得这样很好,看着这些老人健健康康的就很好。阿公告诉我德星第祭祖是下午一点,我问到为什么不是上午,别的祖堂都是上午开始祭祖。阿公说那是因为其他祖堂太大,人很多,必须从早上开始,德星第祖堂人不多,所以从下午一点开始集体祭祖。中午阿公非要留我在家里吃饭,但是怕给阿公添麻烦还是回去了,路上一直被这种情谊感动着。中午回到婶婶家,家里来了好多孩子。中午大家吃完饭,留下了一堆碗。我这洗碗“长工”,一到年关工作量都增倍了。心里想起了妈妈的话:“在家里从来没舍得让你洗,出去了天天给别人洗碗……”。谁说不是呢,婶婶家的一双儿女回来,婶婶又哪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洗,只能我这“长工”上了。
晚上永兰爷爷突然造访,因为是过年了,永兰爷爷也从县里回来了。永兰爷爷居然不去祖堂祭祖让我颇感意外,爷爷说现在大家在家里聚聚就行了,祖堂人多太麻烦了。旧社会都要去,不去会被人看轻,因为没有东西献给祖宗。聊了一会永兰爷爷就回去,叔叔出门了,婶婶出门了,孩子们也出门了,结果家里又只剩我一个人了。明天六点就要起床去拍视频了,今天要早点睡。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终于等到年三十,今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一出门感到特别冷。一路上狂奔到举图爷爷家里,可能是单车轮胎没气了,骑到举图爷爷家里时我顿时腿软了。我到时,举图爷爷正在乃祖楼里准备祭天神,拿出相机才发现忘带东西,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再返回去。在返回举图爷爷家里的过程中,看到五云楼前已经有锣鼓队。五云楼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来祭拜天神和伯公了,神台摆了很多三牲。大约九点的时候,五云楼已经锣鼓喧天了。在中途的过程中又去大夫第拍视频,尽管大夫第以前很强势,如今的祭祖从规模上也只是一般。拍完大夫第又回到五云楼,五云楼正好点鞭炮,整个400平方的坪上搭满了鞭炮,应该有几百米。放完鞭炮后,我的耳朵顿时就耳鸣了,眼睛也被熏得流泪。烟熏程度和耳鸣程度能看出房支祭祖的规模。五云楼打完鞭炮后,就集体敲锣打鼓去祖堂新屋厦去祭祖。在这个中间有抽空去梅子树厦祖堂拍视频,据说以往梅子树厦很热闹,但是今年也只是一般。在梅子树厦祖堂拍摄时,正好碰到明华书记,为了彰显祖堂的强大,他要求大家立即打锣鼓,让我拍摄。拍完后马上赶赴新屋厦,结果五云楼祭拜仪式已经结束。宇明哥责怪我没有早点过来,他说他们集体祭祖很有仪式的,和别的祖堂都不一样。他带我看到桌上摆的三牲。左边一排很多三牲果盘,右边只有几家的,宇明哥说左边是二房的,右边是三房的,二房人多,所以摆放的三牲多,三房人很少,而长房在梅子树厦,没有迁到新屋厦,所以文峰公长房的子孙主要在梅子树厦祖堂祭祖。宇明哥,每年祭祖都是要集体祭祖,而且都有仪式,有位老人会告诉祖宗,我们十六世锦徽公的后代来祭祖了。在与其聊天时,突然发现,都是文峰公的子孙,但是并不是都来新屋厦祭拜,比如文峰公的长子就留在梅子树厦守祖业,所以他们每年都在梅子树厦祭祖。这是不是代表着祭祖与居住联系在一起呢。
与各个祖堂的热闹不同,陈氏宗祠的祭祖却有些许冷清,来祭祖的很多是住在外面回来的人。不过听老人讲,以前都是要先到宗祠祭祖,后到各个祖堂祭祖的。整个上午,五云楼最热闹,并且都是集体祭祖,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五云楼很团结……”。不过听举图爷爷说,五云楼也是最近才开始热闹的,因为出了一位名人——细哥,整个楼的人都觉得很有面子。每到一个祖堂,他们都会说自己祖堂有多热闹,以前有多辉煌,我想一到这时便是各个祖堂彰显自己实力的时候。中午到12点时,已经饥肠辘辘,举图爷爷的儿子很热情邀我去他家吃饭。饭桌上是客家做宴必备的肉圆、鸡子酿酒、鱼丸、青菜以及必备的肉汤,反正一大桌菜,吃得好饱!
中午吃完饭就去德星第祖堂拍摄,因为德星第人少,所以下午一点半开始集体祭祖。一点的时候已经有人聚集在祖堂,女人们开始摆放三牲,阿公说以前摆放三牲的时候,长房的要摆在最前面,上香的时候辈分高的最先,现在就是先到先摆。从以前到现在祭祖时挑担摆盘什么的都是女人,男人们则是聊天拜年。他们说除非特殊原因,祭祖的时候全家老少都要来。一到这个时候,一个祖堂的人就可以好好聚一下,年轻人可以相互认识一下。大约1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祭祖了,阳光从天井照进来,显得特别烟雾缭绕。等大家聚集起来,有一个领头的人,喊一拜、二拜、三拜,据说是这个祖堂里辈分相对高年轻又有能力的人,当时整个祖堂都是他牵头修缮的。拜完之后,有人把香插到香炉里,那个领头的人直接把香拿出去,说是不让摆,原因是整个祖堂还是木质结构,怕引起火灾。一声令下,大家都将祭拜完的香拿到外面,有的是祭拜祖堂的土地伯公,有的是扔掉。他们说以前祭祖结束后都要把香带回自己的家里,希望祖宗的香火保佑自己的小家。祖堂旁边有一个土地伯公的神龛,阿公说要先拜天,再拜祖宗,最后拜土地伯公,将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说基本每个祖堂都在一个好位置建土地神龛,要保佑自己祖堂的平安。神灵的保佑就这样把地缘和血缘连接在一起。拍完视频,去阿公家坐了一下,阿公的儿媳妇给了一个红包,本不好意思要,阿姨说是空红包讨个彩头。于是就要了,没想到等我回来后里面竟然包了60元。这说是让我震惊,因为我知道阿姨卖水果,生活还是有辛苦,对于我这个只见了两面的人就包了一个大红包,心里很是难受。
在回来的路上听到文礼公的祖堂还有人敲锣打鼓,就进去看了一下。文礼公祖堂不大,就是周围的几家人闹一下,他们说以前文礼公后裔——住在石鼓潭的人都会来,因为那里的祖堂多半没有祖宗牌位。但是现在都不来,都在自己家里走个形式而已。文礼公祖堂离陈氏宗祠很近,他们说下午的时候他们整个祖堂的人都去陈氏宗祠祭祖,是以前留下的传统。但是当我去到陈氏宗祠的时候,基本没人了,正好碰上了庆金伯的大儿子,这个叔叔很自豪的说现在的陈氏宗祠基本都是他们家族出钱修缮和管理的,其爷爷曾经就是一代企业家,在福岭说话响当当,叔叔还要我晚上去家里坐坐,我欣然应邀。
回到婶婶家,大年三十的饭并没有多丰盛,和平时差异不大。但是吃饭时间从以前的6点半提早到5点,婶婶一直催着我洗澡,在这么冷的天气,对于北方人且身体不适的我,天天被催洗澡真是一种煎熬啊……吃完饭后,我照常洗碗,婶婶说要去给亲戚拜年,晚辈要给娘家的长辈拜年,发红包。所以我就一个人去了庆金伯家里。正好赶上庆金伯家里放烟火,周边也有几家人放。但并不是家家都放,这个时刻放烟火都是大户彰显实力的体现。不过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和烟火,并且燃放后的残余要等到初三才能清理,他们说是为了聚财。放完烟火后,简单和庆金伯聊了聊,还颇有收获。从庆金伯家里回来,婶婶已经拜完年,一个人在看春晚,叔叔和孩子们都出去玩了,陪婶婶边看春晚边聊天,婶婶说到村里的邻里关系,不管穷富要特别注重邻里关系。婶婶说一般他们组上的人都比较和气,如果有谁家做好事,各家各户都会出人去义务帮忙。之前有户人家就没有找组上的人,而是找了自己的房亲,结果房亲在和他算钱,组上的人也没有帮忙,后来这户人家再做好事的时候,找了组上的人,结果省了好多钱,这让我想起一位叔叔曾经讲的:“从认姓变为认村……”,其实就是一个血缘关系到地缘关系的转换体现。
晚上十一点半的时候,各家各户就开始放鞭炮。放完鞭炮,叔叔带我去开基祖的墓地的点香。叔叔说以前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晚上来抢头香,以前如果有孩子病了,半夜来墓地前烧点香喝杯茶就好了,婶婶说:“賙公太都快成神仙了……”。之前我一直好奇,这么晚,墓地又在山上,大家怎么去,没想到我一去了,賙公太墓前已经摆满了香烛,周围还站了好多个年轻人。趁着这劲,我也顺便拜了拜。回来时已经接近一点,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一点,一直没休息,此刻躺在床上的我,快晕厥了……明天要睡个懒觉。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早上醒来时已经九点半,可能是大家都睡的晚,院子里静悄悄。早上和婶婶聊天,婶婶说起以前生活很辛苦,那时生下大儿子40天后就去水泥厂上班,下午回来喂奶,吃完饭就去山上种田。婶婶说那时杀一只鸡,婶婶和叔叔都不舍得吃,只给老人和小孩吃,说着说着婶婶眼里渐有泪光。为了安慰婶婶,我说客家妇女一直都非常勤劳,婶婶说:“我们客家妇女就是这样的,以前村里有一个女的,特别懒,嫁到内蒙,从内蒙回来后到水泥厂做了几天工,觉得太辛苦就要回去了,她说那边一年劳动半年休息半年……”。我只能说北方冷,不想承认北方女子懒。
吃完中饭后,婶婶的一双儿女又出去了,太阳正好,陪叔叔婶婶去散步。一路上村里很安静,只有麻将馆里人声鼎沸。路上婶婶给我指了指家里土地,婶婶的很多土地在山上的旱地,以前种地很辛苦,都要挑水到山上。婶婶说:“以前有生产队,后来没有生产队了,那里的地都慌了……现在土地免费拿给别人种没人种……好多都慌了……”。所以当前如何将这些荒地整合利用起来,依然是个难题啊!
晚上吃饭的时候,和婶婶聊起来一双儿女的婚事。婶婶说要女儿先结婚哥哥才好娶,我好奇为什么,婶婶说一年中家里一旦有人进就不能有人出,所以如果同一年嫁娶就要先嫁后娶。婶婶的女儿和男朋友已经谈了四年,我问到婶婶的女儿什么时候结婚,婶婶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早结婚,双方家里的老人都盼了好久。婶婶还强调说这里的人都不愿意女儿嫁到外面,男人最终是要回家照顾父母的,女儿要随着男人回去,就不能太远。现在在城市里扎根太难,最终还是要回家的,所以女儿一定要嫁到附近,不然就苦了自己。至于彩礼什么的,都没什么讲究,多数这里嫁女儿都要赔钱的。晚上聊天的时候,婶婶说:“初六未来女婿要来提亲,终于了了一桩心事……”。明天初二,婶婶家里会来很多亲戚,要早点准备。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早上醒来,院子里一如既往的静悄悄。我纳闷地想不是今天要来拜年么,为什么叔叔婶婶不早点准备,细问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晚上过来。中午一吃完饭,婶婶就开始着手准备,婶婶的家公家婆已经不在了,叔叔是老小,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以往每年过年叔叔家的姐姐都会来到老屋一聚。我们望眼欲穿从一点等到六点,我问婶婶什么开始准备,婶婶说一等到大姐姐就准备炒菜。
大约在5点多的时候,终于有人陆续过来,有很多小孩,可惜我一个都不认识。大人们给小孩子准备了很多红包。听说小姐姐的三女儿带着儿子初二专门从上海飞回来,小姐姐说起这个女儿非常自豪。聊着聊着突然听到周围的人都讲普通话,回头一看是大人们在逗一个小孩,原来这就是婶婶二姐三女儿的儿子,因为这个孩子生活在上海,所以不会讲客家话,也听不懂客家话。心中不得不感概传统正在流失啊。这边大家都在相互拜年,那边婶婶和婶婶嫂子正在火急火燎的做饭,用的都是难得一见的大锅。不一会饭就上桌了,家里的小孩一桌,家里的叔叔姐姐辈一桌,剩下就是年轻人。婶婶说今天天气好,一开始准备在厅里摆,到时候男人们就要坐在厅里,而大哥和大姐要做主位,按照辈分来。可见,虽然是小小的一家,还是很讲究规矩的。吃完饭,叔叔就开始放烟花,因为有很多小孩,叔叔买的上千的烟火一会就放完了,其中一个400元的烟火只一次就放完了,真是不放烟花不知道烟花贵啊。听他们讲,农村过年每家每户都会买好多烟花,卖烟火的都好赚钱。
晚上婶婶急着让我给拍全家福,奈何天色已晚,只能将拍照地点从大门口转到院子里。而作为长期洗碗工的我自然是老工作。大家吃完饭都陆陆续续的回去了,大姐姐走的时候,婶婶和婶婶嫂子两家都给大婶婶带了很多东西。等我收拾完,剩下几个年轻人非要带我去打麻将……在与婶婶聊天时,婶婶常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家族”、“房亲”,她常说“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要摆三桌”。可见即使在宗族式微的今天,族和房亲的语意概念还一直延续着。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这几天每天跟着婶婶走亲戚串门聊天,发现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农村。印象中的农村是朴实的、是世外桃源的、是静止的,但是这几天才发现原来农村已经与城市所差无几,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早随着市场在变。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吃穿用度都从市场购买,饭菜吃不了就倒,很多中年人都用苹果6,一场牌输赢五六百……印象中勤俭节约、自给自足的农民形象正在崩塌;较高的离婚率,频发的出轨事件,大范围的赌博以及大龄剩女等社会热点问题,在农村静谧的外衣下,也都无时无刻发生着。个个小家庭正在向个体裂变,有的人将之归结为赌博,有的人将之归结为风水。大家聊天的时候,讲了一户人家很有意思,这家人早年做生意,本来比较殷实,奈何大儿子两次都离婚,至今两个儿子40多岁都没结婚,父亲又落得一身病,村里人说是因为他们家里门的方向正对着祖堂,祖堂很多香火,一个小家顶不住,当时做房子的时候这家人都不信,结果就倒霉了。其实仔细问了问,皆是钱在作怪,不懂得珍惜而已。仿佛这些在城市听到还会惊讶的事情,从农民的口中说出来却是如此习以为常,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今天是大年初五,是“出年”的日子,这一天很多家里都在大鞭炮,预示着年已经过完了,要正常工作。但是对于一年四季都很忙碌的农民来说,似乎都没有节假日之说。婶婶只有两三天没有做猪皮,而送猪皮的阿满叔更是天天准时来,年三十都没有休息。婶婶和我说,市场里的猪皮婶婶自己收,乡下的猪皮阿满叔叔收然后在卖给婶婶。我很好奇为什么婶婶不自己收乡下的猪皮,经过别人转手会抬高价额。婶婶说“都是一样的,因为总量那么多,如果我违反约定自己去收乡下的猪皮,阿满叔也可以去收市场的猪皮,还不如这样,这么多年协商好了,大家都有赚……”。我顿悟,之前一直以为农户是不懂市场规律,实则不然,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摸透了市场规律,将自己的家庭经营与市场结合在一起,实则是头脑精明的生意人。
对于婶婶来说,今天不止是出年的日子,还是准女婿来提亲的日子。一大早婶婶就来时准备,还找了一个关系好的姐妹来帮忙。一大锅肉圆,象征着团圆,一大锅红枣莲子汤,象征着多子多福,两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还有很多菜都有寓意,搞得我都没有记清楚。一上午婶婶都很紧张,忙忙碌碌,准备更是齐全,以年初二亲戚来拜年聚餐准备得还有丰盛。所有的菜和肉都是从市场购买的,市场与农民的生活如此之近,与城市几乎没什么差别。大约十一点的时候,准女婿带着自己的爸妈以及两个姨姨就来了。婶婶和叔叔立即起来到门口迎接,准女婿见到老人、小孩就发红包。大人们寒暄之后就在聊天,姨姨们则是在周围走走看看,仔细考察。女方这边,自己的外婆、两位舅舅、叔叔叔婆以及姑姑都到场。双方亲戚相互认识一下,通过婚姻扩大交往圈。约12点的时候,就开始吃饭了,男方亲戚、女方的舅舅叔叔们在大桌吃饭,连一向在小桌吃饭的婶婶今天也和叔叔坐在一起在大桌吃饭。全程叔叔比较严肃,婶婶说“嫁女儿和娶媳妇不同,虽然很近,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婶婶女儿感叹到:“催婚的是他们,现在伤感的也是他们……”。吃完后,女方亲戚陆续回去,唯有两房家长还在聊天,都是一些彼此夸对方孩子的话。下午的时候,男方家人回去了。私下里偷偷问婶婶,这边彩礼的问题,婶婶说蕉岭的风俗是比较好的,彩礼没有什么规定,一般都是一两万啊,不会因为彩礼给孩子增加负担,所以嫁女儿往往是赔钱的,但是周边平远的一些地方,提亲男方要给在场所有的人派发红包,美其名曰“满堂红”,彩礼也不能少。这让北方的我很是感概,想到之前种种因彩礼而不婚的新闻,感动这里的女孩太好娶啊,但是这又是不是宗族地区重男轻女的遗留产物呢?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话说昨天男方家里来提亲,今天女方家里也要去视察一下。上午婶婶就出去买了很多礼品,大约十一点的时候,女方的父母、叔婆和舅妈一起到男方家里,当然还有我,婶婶说:“带个博士进门,给他们沾沾光”,顿时感到背后冒冷汗啊。婶婶未来女婿家在隔壁的矮岭村,让我不得不想到当初福岭开基祖陈賙公就将女儿嫁给矮岭的钟姓人,缔结秦晋之好,这种缘分一直延续到现在啊。相比于福岭,一路望去,矮岭的土地更多些,叔叔说以前矮岭人少地多,而福岭人多地少,所以就将福岭2000多人划到矮岭实现均衡。不一会就到了男方家里,正如婶婶之前所言,男方的家既不在大路边,也没有很大的院子,相比婶婶家的房子,显然小了很多。我们到时,男方的父母已经在门口迎接,大家寒暄了一句就进门了。婶婶私下告诉我在这里如果双方结亲,双方父母都会冠上姓氏喊阿婆,但是现在孩子们都还没有领证,婶婶不敢喊“钟阿婆”,但是男方的母亲早已亲切的喊婶婶为“陈阿婆”。这边双方亲戚在聊天,那边男方的父亲在厨房掌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客家男人下厨房。不得不说,叔叔的手艺还是不错的。饭菜依然是肉圆、炖鸡等,还有不能少的莲子汤。父母的期望太明显了啊。吃完饭,男方的奶奶就来施加压力了,意思是双方父母见过面后,就要挑个好日子办喜事了,全程叔叔和婶婶都默不吭声,我好像看到了他们眼里悬着的泪花,果然嫁女儿和娶媳妇不同,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晚上的时候,和叔叔婶婶一家到其侄女家里吃饭。叔叔的侄女家在潘田村,是林姓聚居。可能是职业病,第一反应就是要到了林氏的族谱翻阅,其他人则在照常的发红包。刚吃时,还是照常习俗,男一桌,女一桌,孩子一桌。不得不说,侄女婆婆的手艺真是太好了。还没吃完饭就下起了大雨,南风天,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来到这里才知道武汉真不算潮湿。
2月14日 星期日
今天是初七,婶婶的女儿一大早就回深圳了,家里安静如之前,只有我和婶婶两个人。晚上陪婶婶看新闻,看到西藏老人的幸福生活。婶婶就感慨都是镜头拍一下,婶婶说一到春节的时候,在外面的大老板都会给敬老院的老人发红包,一般都不会通过政府,都是直接去送或者直接给老人发东西,担心遭到层层盘剥最终落到老人手里就所剩无几。在婶婶看来,直接到户到人是最好的方式。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陈国荣。陈国荣一家很早就在南洋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在福岭修建了国荣老年人活动中心。婶婶说最早是陈国荣的父亲开始的修建,但是没修完,其父亲就去世了,交代儿子一定要回报乡亲。所以陈国荣出钱修老年人活动中心、修路,并且建立教育基金,凡是陈氏子孙考上本科的都奖励2000元,还会为此摆酒,考生及其父母都可以免费吃一餐饭。这让我不得不感概,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远在大洋彼岸的子孙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做这些事?可能是血液里依然蕴藏着归族的因子,这种因子将一个个海外游子连接起来,形成远跨大洋的宗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