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红十字故事汇”感动荆楚
2018-01-21 09:49:45   来源:今日湖北网

6.png 

 2015年12月29日,湖北省红十字会在省老年大学举办了“人道的絮语·红十字故事汇”大型公益活动,9名红十字捐赠(献)者、志愿者、受助者、红十字专职工作者和媒体人代表,从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红十字故事。

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郭跃进慰问了9名讲述人。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宋悦明表示,“红十字故事汇”向岁月和历史汇总红十字最美人物和最感人故事,向荆楚人民汇报红十字人道成效,唱响了人道好声音,倡导了现代文明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发了听众的共鸣与震憾。现摘编几个故事。

 

地贫患儿:记住一张张善良笑脸

 

“拿到孩子的血液化验单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白细胞只有2.8个,血红蛋白只有80个。虽然不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但是医生的话却让我听得分明,儿子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症——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一提起往事,四川省乐山市大病患儿黄文杰的母亲陈冬琴就忍不住掉眼泪。

2007年,年仅1岁的黄文杰被查出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症,从此病房成了家,日常不再是玩具、饼干、书本,而是没有尽头的抽血、化验、输血、吃药。6岁了,正是上学的年龄,可黄文杰的身体极度虚弱,不能跟同学一起锻炼,每天必须按时吃药,定期输液。有一次,黄文杰看着手上的留置针头说:“妈妈,我现在觉得打针一点都不疼了。”陈冬琴泪如泉涌,冲出病房,坐在凛冽的寒风中无助地哭泣。

2014年4月的一天,陈冬琴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电:黄文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全家高兴不已。就在一家人为筹集30万元的高额手术费时,医院又传来一个坏消息:配型成功的对象相关项目不达标,无法捐献。然而,好事多磨。2014年8月,医院再次传来好消息,1名湖北志愿者配型成功,体检合格。当年11月,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每当深夜,我在网上看到爱心人士的鼓励和帮助,就特别感动。此生无以回报,只能默默含泪接受并感谢!如若苍天有眼,愿为吾儿折寿十年!”“亲爱的孩子,你要好好记着这一张张善良的笑脸,等你长大,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好好报答无私帮助过你的每一个人。”陈冬琴动情地说。

访谈现场,陈冬琴告诉主持人,孩子的病情现在控制得很好,是红十字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孩子将于2016年春天上学。

一名志愿者走上舞台为黄文杰献上礼物,他就是为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80后志愿者王洪涛。见到孩子的“救命恩人”,黄文杰的父亲黄东与母亲陈冬琴热泪盈眶,几度哽咽着与他拥抱。

 

爱心助学:每个梦想都值得呵护

 

“我的工作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受助者和红十字会,让每个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60栏目记者张小娟讲述。

2014年暑假,大学毕业进入湖北电视台做记者的张小娟,见到了湖北省红十字会爱心助学项目资助的3位准大学生。那是她第一次直面残疾、疾病、贫困,更让她震撼的是,3个女孩不约而同地传递出一种执著的信念——梦想。

聋哑女孩韩华焱家境贫寒,梦想是有人能穿上由她设计的公主装。面对3万元的大学学费,爸爸问:“是不是一定要去?”她一口咬定:“要去。”爸爸心酸得直掉眼泪。后来,在爱心助学项目的资助下,韩华焱成功就读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虽然她现在只能做一条简单西裤,画一些基本图样,但韩华焱坚信,将来一定会做出美丽的婚纱。

白血病女孩胡悦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但疾病让她离梦想越来越远,甚至连上学也变得越来越吃力。乐观的她认为,梦想总会受到现实的局限,然后会产生别的梦想。她的新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2014年高考,胡悦如愿以偿,在爱心助学项目的资助下,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治病之余,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生活越来越阳光。

恩施女孩胡清华的妈妈腿脚不便,智力偏低,爸爸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从初中起的每个寒暑假,胡清华都要打工挣钱供自己上学。她的梦想是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赡养父母。在爱心助学项目的资助下,她已是湖北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每个周末仍然要外出打工,但军训、辩论赛、运动会、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活动也样样没落下。现在,她在积极而努力地生活。

“我非常感谢2014年8月的那次报道经历。从她们身上,我感受了面对残障的淡然,面对疾病的乐观,面对贫困的坚韧,以及对梦想的坚守。”张小娟说,每个梦想都值得呵护,而红十字会所做的,就是给处于困境的准大学生打开一个“梦想通道”,让他们离梦想越来越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一名幸运的见证者,见证了人道传承,见证了梦想成真。”

 

心理救援:为他人筑起心灵虹桥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省红十字会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有12位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救援队赶赴监利沉船所在地,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副队长江勇是其中一员。这次心理救援的重要性:切实挽救遇难者家属和施救人员的危机心理,杜绝二次伤害的发生!

江勇和队长李良华开出了心理干预急救包清单:大信封,巧克力,口香糖,果味维C片,湿纸巾,口红,风油精,香蕉。6月4日,江勇和团队按反馈情况探望一位已经2天2夜没睡的马龙华(化名)先生。马龙华是一个特别精瘦的老人,老伴因为参加同学会旅游上了“东方之星”。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马先生很平静的与大家握手、交谈,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悲伤。他告诉江勇,自己现在房子也买好了,女儿也很有成就并在国外定居,自己也不缺钱,外孙女也有6、7岁了,自己就准备和老伴安度晚年。

这样的状态在一般人看来似乎不错,作为专业人士的江勇和团队,却有另外的解读——这中极其反常的平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言语中甚至表现出为自己安排后事的潜在意识。便立即安排医务人员将马龙华送去医院治疗。果然,检查岀马龙华出现了他以前从未有过的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发作,心理救援小组的及时处置,帮助马龙华的健康及时得以渡过难关。再次探望马龙华时,从急救包中拿出一个红十字会的大信封,告诉他,当出现心里非常难受而呼吸急促的时候,就用这个大信封套在口上呼吸,能让心情平静,并教会他使用方法,心理危机就此解除。

在细心排查中,留意到了另一位家属,她叫王小红(化名),30多岁,丈夫遇难。发现她神情恍惚,问她来了几天也说不清楚。江勇和团队迅速交流了一下,很快一位救援队员走近她,轻轻抚摸她的双手,对她说:“你的状态我非常理解,假若我的亲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跟你一样难受……”经过多次沟通,王小红开始告诉救援队员家里孩子的情况。救援队员帮她脱下鞋子和袜子,半跪着用手指按压王小红大脚指头旁边的穴位,王小红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几分钟过后竟然睡着了。

 

爱心餐吧:像一家人一起吃饭

 

“在志愿者之间分享着这样一个与老人相处的秘诀:把老人当孩子一样就可以了。每次我帮老人盛好饭菜,他们都会双手合十鞠躬对我致谢。其实,这样的礼谢我是受之有愧的,他们比我父母还年长。作为晚辈,尽点孝道再正常不过。”百步亭景兰苑居委会副主任张赪讲述发生在爱心餐吧的故事。

2014年3月,湖北省红十字会投入20万元,在武汉百步亭社区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创建爱心餐吧,张赪第一个报名,当上餐吧的红十字志愿者。3月18日,爱心餐吧开张,志愿者们各展厨艺奉上开门餐。

餐吧采用互助式养老模式,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30余名,配备了消毒柜、冰箱、桌椅、餐具、无烟锅等,主要为社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健康卫生的成本价午餐。

“社区志愿者有句口头禅:现在为老人服务,将来也是被服务对象。”张赪介绍,现在餐吧的常客有60余人。志愿者变着花样做菜谱,逢年过节还包饺子、做元宵,虽然很累,但大家都很快乐,“最开心的就是看着老人们拿着碗筷一脸期待地走进来,拉拉家常、发发牢骚、聊聊心事,这不就是家的样子吗?”

“餐吧既解决了社区老人就餐问题,也让红十字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让社区成为温暖大家庭。”百步亭景兰苑居委会书记刘颖这样评价。

讲述红十字人道故事的还有,荆州市公安县器官捐献者刘明龙的父亲刘运华讲述了儿子遭遇车祸后,他忍痛捐献儿子器官挽救5条生命的感人故事;黄冈市失智老人宋春先的老伴陈堂友,讲述了红十字会救助关怀老伴的温情故事;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胡林,讲述了在茫茫人海中为白血病患者打捞生命希望,见证生命传递的故事……一个个温暖的真情故事,彰显了我省人道精神永驻和大爱永恒。

责任编辑/东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