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万一次,9.2万两次!9.2万三次!”拍卖师环顾台下,一辆东风雪铁龙C5公务车成交。2015年9月23日上午10时,湖北省直机关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举行,118辆公车竞价拍卖。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殊不知,这场吸引众多围观者和媒体到场的公车拍卖,对于“姗姗来迟”的公车改革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中央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有关文件,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出台,明确公车改革三大内容,“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4年7月,公车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局级干部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干部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中央出台的方案与我的预期相似,呼吁了近20年的公车改革,在2014年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曾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提起“公车改革”议案,有“车改第一人”之称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感慨到。
公车改革,湖北积极响应。2015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湖北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成为继陕西与广东之后,全国第三个公布车改方案的省份。湖北公车改革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有媒体统计,车改后湖北省将有超过一半的公车被取消,近千名厅官失去座驾,每年公务交通总支出减少数亿元。叶青认为,表面上人们关心车去哪、钱去哪等问题,实际上是关注公车改革能否改到位、改到底,着关系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能否释放更多改革的“信心红利”。
正如叶青所言,改革带来了更多“信心红利”,车改也为湖北政坛送来一股清朗之风。
“步行上下班、滴滴打车、地铁成为越来越多领导的出行途径。”湖北一家省直机关后勤中心主任介绍。“有位副厅长每天都是走路上下班,还对年轻人说这样既能减少经费,也能锻炼身体。”湖北省科技厅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还有基层公务员介绍,“以前没车不下乡,现在都是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下乡办事。”
八项规定吹清风,转变远不如此。“三公”经费,是“账本”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2015年省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比2014年缩减近一成,实现继2012年以来“三公”经费预算“三连降”。2014年,湖北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国省级最少目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干部说:“八项规定后,饭局少了,陪家人的时间多了。”也有人说,“简报少了,会议短了,扑在日常工作上的时间更多了。”(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