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为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8-01-21 09:47:49   来源:今日湖北网

大别山是新中国的骄傲,也是新中国的功臣。特别是2012——2016年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联民均提议:“大别山要振兴”、“大别山要发展”等。久旱逢甘霖,大别山的春天来了。目前,大别山已被国家列为战略计划,大别山的区位优势正日益彰显。

特别是在习近平书记“要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指示下,大别山沸腾了。

革命老区——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之处,辖九市五十四县市区,3700万人口。既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也是横卧中部地区的第一大山。其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经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她的风赡、地望、神韵、情调而得到古今中外人士的瞩目和赞誉。


大别山,山水锦绣,风景美丽如画——天堂寨,雄姿巍峨、气宇轩昂;白马尖,高耸云天、势拔五岳;龙井峡,水流潺潺,飞瀑激荡; 龟峰山,神奇瑰丽,云蒸霞蔚;还有四望山、天柱山、别山湖、东坡赤壁……等等,楚风豫韵徽派,尽造化之妙有。


大别山,文韬武略,千古英雄风流——木兰替父从军,小乔雄姿英发;董必武播撒星火,黄麻农民举义旗;李先念挺进中原,新四军浴血八载;刘邓千里跃进,大军威风扫顽敌;更有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开启一代理学之风的黄陂二陈,尝百草的医圣李时珍,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地质泰斗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时,在这片古老而又多情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国的2任国家主席,1位元帅和300多个开国将军。可谓是将星熠熠,光耀日月。


大别山,物华地貌,生命之树常绿——沧海桑田,上万种植被尽一色;山舞银蛇,数千种动物共一处;花团锦簇,药珍引远客;蚕桑栗乡,山货惹人羡;膏都盐海,汤泉名天下;时序更替,百鸟朝凤鸣。最爱那沁人心脾的香茶绿茗:六安瓜片、霍山黄牙、信阳毛尖、英山汉绿、岳西翠兰等等无不都是享誉国内外的精品名优。
   巍巍的大别山啊,绘尽三省千年的宏图,崛起中部腾飞的梦想!

如此多娇的江山,如此源远的历史,如此勤劳、勇敢、善良的人民,难道不是我们祖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吗?如此富饶的土地,如此美丽的家园,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环境,难道不是我们的先辈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最美丽的人文风景线吗?


亲爱的朋友: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文化多样活跃的态势,面对二千多万大别山人民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豪情壮志,我们这些大别山儿女,发自肺腑地公开提出倡议,倡议鄂豫皖三省的所有大别山人,共同联合起来,成立“中国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以“弘扬大别山精神,复兴大别山文化”为宗旨,以“振兴经济,繁荣文化,整合资源,和谐发展”为目的,以“合理开发利用‘低碳经济’,坚决保护生态人文环境” 为责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开发大别山人文历史资源,发展大别山文化产业,振兴大别山经济。让世界了解大别山,让大别山走向世界!

  “中国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由热心于大别山的开发和保护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结成,作为三省联动、依法登记成立的区域性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开发和利用大别山资源的桥梁和纽带,是共同挖掘大别山文化内涵和底蕴,保护大别山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作为传承大别山历史文化,发扬大别山革命精神,挖掘、整合、保护、利用大别山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将秉承先辈们的革命遗志,以现代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充分利用大别山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大别山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大别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将纳百川集汇,揽天下英杰,团结三省大别山人、团结中华大别山人、团结世界大别山人, 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赢利的目的,携手并进,同谋发展,共建我们美好的新家园,打造我们崭新的精神圣地。 
   来吧,朋友!来吧,大别山人!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