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如何辨别朋友圈谣言?
2018-01-21 09:47:14   来源:今日湖北

  文•图/记者  熊传东

  4月以来,发端于微信朋友圈的有关生活常识和食品安全的谣言被疯传,有的是数年前的剩饭重新炒作,有的是以伪科学名义“生硬”地套上一个话题,有的更是无稽之谈,居然堂而皇之地“抢滩登陆”朋友圈,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记者对几个炒得最“火”的谣言进行了深入调查。

1465448764169545.png

菜市场柜台上摆放着头上长着小黄花的黄瓜

  带花的黄瓜加了“避孕药”?

  权威回应:植物生长调节剂≠避孕药

  4月初,一则“黄瓜卖相好,全靠神奇药水——避孕药”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引发不少市民对黄瓜质量的担忧,令市民人心惶惶。

  “市场上售卖的黄瓜头上长着小黄花,看似新鲜,实则是人为添加了类似于避孕药的生长激素……”流传于微信朋友圈的视频中显示,头顶小黄花的黄瓜在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随处可见。视频的录制现场所指的某菜农种植的黄瓜大棚,采访中问及菜农原本该“瓜熟蒂落”的黄瓜为何直到上市仍然“头顶带花”,受访人表示这是用激素蘸花的结果。同时,视频中还采访了一位营养学家,称菜农所说的这种激素食用后会影响人正常生长发育。

  黄瓜“头顶带花”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食品安全博士、武汉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钟凯综合调查和分析,给出权威答复。他介绍,菜农在黄瓜等蔬果上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氯吡脲,在很多国家都是合法使用的,对人体并无不良影响。

  “如果用多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会产生反效果,出现畸形果实。合规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安全用量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钟凯说,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孕激素,是动物激素。这则消息最早见于5年前且已经辟谣,而视频中所指植物生长激素实际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植物激素,与避孕药完全是两个概念。对此,市民一定要理性看待,科学分析。

  在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菜市场经营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在谣言散播期间,她的黄瓜根本卖不动,连续一个多月。但她还是坚持每天批一些货,指望市民早些消除对黄瓜的误会,结果浪费了不少食材。

  使用了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黄瓜会对其质量造成影响吗?国家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性很高,只要按照国家规定批准的标签和使用方法,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对于人们担忧的“过量”使用问题,省农科院专家章士诚教授表示,过量使用会使果实畸形,不买果形怪异的黄瓜就能避免这一情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市加大对蔬菜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力度,每年有省、市、区三级产品检测次数在几十次,检测的覆盖面到种植园区、基地和散户,样品检测合格率都在98%以上。总体上,武汉市蔬菜产品安全放心。


  用不锈钢水壶记忆力会衰退?

  权威回应:没有那么容易“老年痴呆”

  4月中旬,微信朋友圈热议一件生活用品——不锈钢水壶。甚至有些白领直接将其扔掉,他们都说,不锈钢水壶有毒,会导致使用者记忆力衰退。果真如此?请听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康康姐如何证伪。

  朋友圈议论不锈钢水壶:高锰钢水壶会溶出重金属!有检测人员对不锈钢成分进行分析,发现55.6%的电水壶样品使用高锰钢,锰含量在10%左右。相比之下,高锰钢长时间使用,内表面更易被侵蚀,锰容易溶出。中山大学的一位博士说,锰摄入超标对神经系统会有一定的损害,记忆力衰退。也就是说,平时我们常喝不锈钢热水壶烧的水可能会让我们记忆衰退,记忆力衰退对生活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p#分页标题#e#

  为了市民相信食品安全,康康姐站出来辟谣。热水壶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烧水神器,正规不锈钢制品并不会有锰超标风险,而且通过饮食摄入的锰也处于安全水平,没有那么容易“老年痴呆”。

  证据一,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增强,没大家想的那么脆弱;证据二,无论高标号还是低标号的不锈钢,凡是用于食品容器的,都有严格的迁移量限制;证据三,食品接触材料的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的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没有问题;证据四,锰的神经毒性只在锰的开采冶炼工人身上出现过,而且摄入的途径主要是呼吸吸入,而人们胃肠道对锰的吸收率非常低,仅为1%-5%,没听说过因为食物中的锰,或者不锈钢的锰导致中毒或其他任何不良反应;证据五,人体本身就需要锰元素,也有一定耐受能力。不锈钢材质不是锰的主要来源,中、美、欧盟都没有规定迁移量。


1465448786118122.png

工作人员认真检查送样食品

  “纯天然”“无添加”化妆品是真的吗?

  权威回应:是所谓商家的忽悠和骗局

  5月上旬,微信朋友圈开始疯传:说什么他们恨化学,一切化学物质都不该有,就应该吃“纯天然”的东西,用“无添加”的东西。这样生活才会美好,才能远离化学伤害……康康姐说,实在话,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某些化学物质才会美好,离开了才会索然无味。

  事实上,人们以为的“纯天然”东西里面不少都有化学物质。那么,为何还要倡导“纯天然”呢?康康姐说,大家一定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倡导“纯天然”、远离化学添加都是有度的,抛开剂量条件,说啥都是伪科学。再就是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意思是,“纯天然”的东西吃多了、用多了也可能中毒,人工合成的,少吃点、少用点也不一定有害处。

  比如苹果籽里含有一种叫苦杏仁苷的物质,它与注射死刑用的硫喷妥钠的毒性剂量几乎是相当的,这两种物质的剂量达到每千克体重1000毫克的时候,就有毒的。为何吃了没事?因为苹果籽里的苦杏仁苷含量非常少,根本不会威胁到生命。

  5月20日,家住武昌南湖小区的刘女士早上起床,发现自己脸上出现了大块的红肿,去医院皮肤科就诊。专家仔细检查询问后,认为刘女士很可能是不当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过敏,需立即停用,还要服药。这下刘女士可郁闷了:“我就是知道自己的皮肤容易过敏,所以特地换了“无添加”“纯天然”的化妆品,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女士告诉记者,惹祸的是一瓶化妆水,刚开封没多久,凑近能闻到一股类似玫瑰花的浓香味,尚未丢弃的外包装上赫然标明 “纯天然””无添加”字眼。这是她4月16日在一家美容院做护肤时买的,“号称是他们家的明星产品,说是镇静皮肤防过敏。”

  一位从事多年美容院自制产品制作的美容师赵女士向记者透露,化妆品不可能做到完全“无添加”。“一般来说,化妆品在不开封的情况下能保存2—3年,这就是防腐剂的作用。”赵女士表示,一般化妆品内都会添加防腐剂,消费者使用的乳液面霜等,之所以会是乳状的,也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乳化剂。

  那么,刘女士所用的化妆水是否真的是“纯天然”植物提炼?为什么会引起过敏?对此,赵女士也表示 “不敢保证”,与人们想象中不同,一般“纯天然”提炼的东西,味道其实很难闻,为了让化妆品味道好,一定会往里面放香精。即使化妆品原料是天然的,成品也是用药水提炼出来的,也可能会对一些敏感肌肤造成影响。关键是“纯天然”并非是敏感肌肤的救星。

  “我们是国际品牌,‘纯天然’已经得到认证的,不含任何防腐剂。”在一家精品购物商场的化妆品专柜,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过往女士推荐。记者发现,该商场30多种化妆品品牌几乎均有“纯天然”系列,绿植、花果、海水、食品等都作为原料,来实现宣传的不同效果:美白淡斑、补水保湿、镇静抗敏、祛痘平衡、抗皱防衰老等,而在孕婴特殊人群使用的护肤品中也全以“纯天然”“无添加”“无敏感”为卖点,吸引顾客。

  随后,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型超市,在化妆品专柜中,“纯天然”也是最主流的营销概念。一个面膜推销员正向一位女士推销:“这款面膜是纯植物的,无添加,特别安全,敏感肌肤也适用。”产品是某品牌的“汉草系列”,在“成分”一栏,记者看到,除去离子水、桃花提取物、睡莲提取物外,还明确标有含甘油、香精和丁二醇等常用化学成分,价格只要十多块钱。销售人员介绍,这款面膜卖得特别好。

  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纯天然”“无添加”更多是商业概念,在安全性和防敏性上并无绝对优势,没有任何检验和认证支持,“纯天然”不等于安全。“纯天然就健康”的观念是错误的,“无添加”也不等于“纯天然”或完全没有添加剂,不含添加剂可能是指某个环节没有添加添加剂,但是并不代表在其他环节是安全的。所以不要简单相信“纯天然”“无添加”。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