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哲兵 周冶陶
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1927--1937)中,中国红军有二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第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是创立了红军武装与长江中游的红军根据地,如全国最大的江西根据地与第二大的鄂豫皖根据地。第二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是在生死存亡关头,长江中游的各路红军长征到了西北,建立了川陕根据地延安。第二个战略智慧发端于1932年的湖北红安,它是在冯受二,七里坪,扶山寨,河口等系列战斗中,用生命与血的代价,在红军高级将领中产生的战略智慧。冯受二系列战斗催生了西征战略,直接后果是转战之后建立了川陕根据地。两年后,西征胜利又催生了各路红军的长征,它挽救了红军,导致了新的根据地延安的诞生。延安根据地领导红军进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一、1932年红军冯受二系列战斗越打越被动
1932年,蒋介石对鄂豫皖红军开展第四次围剿。 敌总兵力26个师另5个旅(2)、30万余人,围攻红军4.5万人。敌人数量七倍于红军,正面阻击是很难取胜的。
冯受二村在河口镇与红安县城之间,1932年,这里红军三个师与国民党军三个师发生激战。
1、冯受二战斗
1932年7月,红军正围攻麻城,久攻不下,国民党卫立煌部10、83、89三个师从河口进攻红安县城。为了守卫红安,红军放弃麻城。 8月10日,陈赓12师星夜赶往红安县城西部,在冯受二与国民党先头部队李默庵10师发生激战,红11师与73师随后参加战斗。这次战斗红军有胜利的一面,消灭了敌军2000人,重伤敌10师30旅旅长王劲修。但也有失败的一面,红军主动撤离冯受二当天下午,红安县城失守了。
1932年冯受二战斗主力师师长陈赓,后扶山寨战斗负重伤。
2、七里坪战斗与扶山寨战斗
国民党陈继承部2、3、58、80师向七里坪急进,红军主力从冯受二赶到七里坪,立即在倒水河东构筑阵地。8月15日,敌2师猛攻大小雾嘴山,红军集中10、11、12、73师主力反击,歼敌5旅2个团。此战杀敌3000,与冯受二战斗合算,共歼敌5000人。
9月1日,陈继承率3、80、83、58师东进,红军在河南光山县东南扶山寨一线阻击,击退敌进攻。2日,敌3、80师在飞机火力掩护下,攻击红11、12师阵地。5日,又攻,阵地失而复得。卫立煌部队从红安县城向北,陈继承部队向南,夹击红军,红军被动,转战于安徽金寨,后金寨失守。
鄂豫皖边区根据地不大,30多万敌军包围下,如果不跳到外线作战,红军命运危险,困难越来越多。例如扶山寨战斗中红12师师长陈赓负重伤,去了上海治疗。
3、河口战斗
红军一向有毛泽东、朱德创立的游击战,运动战的传统,但是在30多万敌军包围下,这里4.5万的红军奔波阻击西、北、东收缩围攻的敌人,运动游击范围仅限于鄂豫皖边区,施展不开,非常被动。红25军军长蔡申熙提出跳离根据地,到外线作战的新战略。他说的外线,是河口北面的京汉铁路枣阳一带。
10月8日,红军到达河口地区,正遇敌军胡宗南率1、88师收拢包围圈。红军激战数小时,击溃88师2个团和1师1个团,歼敌2千,但无法跳出敌军的围剿。更大的损失是,此战,红25军军长蔡申熙、11师政委甘济时牺牲。蔡申熙军长临死前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表达新战略,跳离根据地,到外线作战,向西部征战。
蔡申熙,红25军军长,河口战斗牺牲,一直主张跳出根据地,到外地打仗。黄才畈会议肯定了他的战略主张,红四方面军西征。
二、冯受二系列战斗催生西征,又催生了各路红军的长征
1、黄才畈会议与西征战略
冯受二、七里坪、扶山寨、河口等1932年的系列战斗,导致黄才畈紧急会议召开,决定红军改变战略。蔡申熙提出的转战外线,西征的战略主张,得到陈昌浩、徐向前等将领的支持,将来待机再打回根据地。沈泽民、王平章提出坚守根据地、分散游击的意见,被会议否定。王平章提出的留74、75两师在根据地的意见得到同意(3)。
1932年10月11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第10师(师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11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12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73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和少共国际团(团长陈友寿)共2万余人,分成左右两路纵队,在陈昌浩、徐向前等的率领下,从四姑墩出发,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战。
黄才畈村位于红安最西部,1932年这里开会决定红四方面军西征。
2、西征川陕的胜利催生了各路红军的长征
红四方面军西征后,在川陕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占领了大片土地,扩充了大量兵员,消灭了众多的敌军力量,证明了西征是红军冲出围困,获得新生的正确道路。1932年,共产党中央有些领导人受“极左”思想影响,曾错误地批评红四方面军的西征,要求这支红军回到鄂豫皖发展。
两年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中央认识到,中央红军冲出围困,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是像四方面军一样西征,后称为长征。长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到红四方面军西征成功的影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早在1934年1月就称红四方面军的这次战略转移为“有名的远征”。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红四方面军不能不退出鄂豫皖苏区,作了有名的远征,但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南江、宣汉、绥定一带创造了新的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由于四方面军的远征,在辽远的中国西北部,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革命斗争,······(4)”
毛泽东当时并非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主要领导是博古。博古在1935年6月10日,《前进报》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文章中把中央红军长征看成是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显然是红四方面军的西征胜利吸引了中央红军走上同样的道路。
博古,实名秦邦宪,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任中共党中央最高领导。长征途中,他发表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
西征与长征,让南方三大红军主力向西北走到一起了。红四方面军先走了一步,所以他们接应了一方面军与二方面军。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派李先念率30军接应一方面军,在夹金山会师。1936年4月,为了策应红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红四方面军又派罗炳辉率32军迎接。
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时,留下一批部队,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这批部队组建了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起,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征,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队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十五军团为毛泽东率领的北上第一、三军团建立了落脚点。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将大量银元与物质支援了毛泽东,使陕北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具有了最初的财政。
周光坦,曾任川陕省委书记,八路军卫生部政委,129师政治部主任。1932年冯受二战斗时任红11师政治部主任。
3、冯受二系列战斗在早期红军战史上的战略意义
1932年的冯受二、七里坪、扶山寨、河口等系列战斗,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一次比一次艰苦,激烈,被动。从冯受二重伤敌人的旅长,到河口牺牲红军自身的军长、师政委。这种困在根据地里硬碰硬的打仗,无法跳出去,无法运动战,这种战略必须改变了。蔡申熙军长用鲜血与生命,让红军高级将领明白了这个道理。冯受二系列战斗,催生了红四方面军的西征,西征的胜利又催生了中央红军与各路红军的长征,这就是冯受二战斗的伟大战略意义。
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1927--1937)中,中国红军有二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创建与挽救了红军。第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发生在前五年(1927-1932),创立了红军武装与长江中游的红军根据地,如全国最大的江西根据地与第二大的鄂豫皖根据地。第二个最重要的战略智慧发生在后五年(1932-1937),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长江中游的几路红军长征到了西北,建立了川陕根据地延安。第二个战略智慧发端于1932年的红安,它是在冯受二系列战斗中,用红军生命与血的代价,换来的战略智慧。红四方面军开创了西征,二年后各路红军的长征,导致了新的根据地延安的诞生。延安根据地领导红军进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
宫哲兵与周冶陶在鄂豫皖红军西征前夕召开黄才畈会议的旧址处调查时合影。
* * * *
今年是冯受二战斗90周年,清明节,冯受二参战将士的部分后代来到红安冯受二村聚集,祭奠先烈英灵。他们是,1932年时任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的孙子陈奇月,时任11师政治部主任周光坦之女周冶陶,时任12师36团副团长韩东山之子韩延威等。多年来,他们组织的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从未停止,他们走过湖北冯受二,黄才畈,七里坪,河口镇,四川巴中,陕西延安,甘肃高台,新疆星星峡等。
宫哲兵、周冶陶公益捐建的冯受二战斗遗址纪念碑之一。
周冶陶与她的丈夫宫哲兵,退休后都是公益在线湖北工作站的爱心人士,多年来在将军县红安做了许多微公益行为,如为二程镇中学生上公益国学课与体育课,捐赠国学机与图书。为大山背村小学生捐赠学费,服装,图书,体育器材篮球、乒乓球台等。
宫哲兵、周冶陶公益捐建的冯受二战斗遗址纪念碑之二。
2021年,他们发心捐资修建一座冯受二战斗遗址纪念景观,得到冯受二村支部村委会的支持,并终于在年底建成。2022年清明节之际,这里将举办庄重的揭幕仪式。纪念景观的建成,让我们怀念红军先烈,纪念红军先烈的功绩,把这块红色的土地建设好,让老根据地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注释:
(1)宫哲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与红安县政府签约的返乡支援乡村建设的教授。
周冶陶,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参加冯受二战斗的红11师政治部主任周光坦之女。
(2)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97页,人民出版社,2016年。
(3)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10-211页,人民出版社,2016年。(4) 转引周冶陶、宫哲兵《论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党史天地》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