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锦石,恩施独有。
地质学家考证,恩施云锦石藏孕5亿年、演生200多万年。
云锦石产于恩施市大龙潭清江河漫层蝇,是第四系大姑期冰渍泥砾层中的硅质灰岩、硅炭质灰岩类砾石在特殊的地形水文条件下所形成的观赏石。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恩施云锦石一直在“石头圈”内欣赏,未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拥有独特云锦石资源的恩施,云锦石为何默默无闻?昨日,州文化促进会召开座谈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部分商家、相关专家为云锦石未来把脉提建议,为恩施文化旅游作贡献。
恩施云锦石世界独有
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恩施地区历来享有奇石宝库的美誉。
1996年秋的一天早晨,退休职工田景远在恩施城清江河畔意外发现一块碗大的黄色石头,当洗刷干净石头表面的泥垢后,显露的竟是一方披甲藏胎、云纹花彩、浮雕图案的美艳奇石,云锦石的面纱就此揭开。
之所以被命名为“云锦石”,是因为该石种的主体纹饰为云纹。由于云锦石一经面世便以一件完整的“天然石雕艺术品”惊艳亮相,且其形态风姿各异,其图纹诡异奇幻,美不胜收,魅力无穷,石友赋之以“清江魔石”和“中国云锦魔石”的赞辞。
云锦石一经面世,便获得国内奇石鉴赏家们的高度评价,现代著名作家《清江壮歌》作者马识途题词赞誉:“鬼斧神工,奇幻美妙”;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先生题词赞誉:“云锦奇石,恩施独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先生题词赞誉:“云锦美石,气象万千”……
据地质资料记载,恩施盆地为一断陷盆地。云锦石产于清江中上游的恩施盆地内,分布在相对稳定的清江河漫滩所谓砂砾层、泥砾层中。
据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专家对云锦石开发的专项课题研究推断,云锦石的母岩(原岩),可能形成于距今约5至2.27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至中生代三叠纪中世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地层。云锦石的母岩从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壳表现形成都是徐缓地垂直升降,升时暴露出海面成陆,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降时发生海侵接受沉积,日积月累,交替发展和变化着。
云锦石的演变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云锦石母岩被清江河水搬运到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环境下,又经过大气、水、风和生物的作用,在太阳辐射能、重力和日月引力的影响下,水化、水解、溶蚀母岩成分所产生的含矿水溶液经凝聚、再结晶而形成的独异之奇石。
云锦石发展遭遇困境亟待融入文化旅游
清江云锦石一问世就以奇巧的结构、美如织锦的花纹、深邃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奇石鉴赏家、收藏家的钟爱。清江云锦石与众不同,既有瘦、皱、漏、透之美,又有奇巧典雅之秀,极具丰富多彩的美学欣赏价值与巨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恩施市收藏家张播介绍,云锦石的美韵分为披甲藏胎的结构美,鬼斧神工的天雕美,诡异瑰丽的图纹美,古雅高贵的色泽美,形妙神绝的具象美,意蕴奇幻的抽象美,内刚外秀的质地美,金声玉振的音律美。
有一句经典广告语:“恩施之美,超乎想象”。云锦奇石正是恩施自然遗产之美“超乎想象”的一个生动印证。云锦石的出现,为“恩施之美”又增添了一张亮丽的特色资源文化名片。
奇石开始只是在玩家圈内交流交易,没有专门的市场。1998年,部分商家在恩施市六角亭老城中山路开店,逐渐发展至20余户商家,成为恩施奇石市场的雏形。中山路市场兴起,对恩施奇石(特别是云锦石)走出恩施,走向全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商家搬迁至土司城附近,形成目前的市场。
2006年4月17日,我州第一家带有资源保护和展示性质的清江奇石馆成立,12户奇石商家一期入驻藏馆经营,百余名州内各县市藏家向馆方提供了36个品种、近千件作品,共计5000多枚藏品和商品,其中云锦石就占据了整个藏馆的三分之二。但由于房租昂贵等原因,该馆最终被迫关闭。
恩施市收藏家王林表示,目前,恩施奇石收藏、奇石市场遭遇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云锦石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的发掘研究不够,对奇石文化的研究不够,导致恩施云锦石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石种,在奇石收藏界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知名度还不够大。二是在云锦石加工、底座加工等相关产业上,其水平与外地差距太大,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三是没有专业市场。目前土司城周边虽然有不少商家,但分布零乱,不成规模;店面偏小,陈列作品不多,没有吸引力,不能勾起游客的消费意愿。四是没有收藏馆,缺乏龙头引领效益。五是没有行业协会,缺乏行业管理及指导,仅靠个人力量难以将奇石产业做大做强。
据初步估算,目前州城从事奇石、根艺、盆景经营的商家约有300余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积淀,恩施涌现出一批收藏大家,出版了多本专著和画册。部分藏家在全国奇石收藏界占有一席之地。
做好奇石大文章助力恩施旅游提档升级
恩施一大批奇石收藏者通过20多年的积淀,在作品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在奇石文化研究上有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论水平、欣赏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恩施市收藏家张播认为,恩施的奇石文化,奇石产业要破茧成蝶,除了收藏者和经营者自身努力外,还需政府高度重视。奇石文化产业要与旅游高度融合,一是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二是促进奇石市场的繁荣,两者相得益彰。这需要将产业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藏馆、展馆如何布置、市场如何规划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等都需要统筹规划。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恩施打造成“中国观赏石之乡”。
州作协主席杨秀武表示,收藏家要跳出“圈子”,要利用新型宣传手段,让恩施云锦石走向社会,引起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
恩施市文体新广局副局长陈学兵说,恩施奇石云锦石有巨大的市场。恩施建设奇石展览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更要靠市场。
作家王月圣建议,恩施云锦石参与全国大赛获得大奖,但在州内知晓度不高,因此应加强和文化人的合作,将文化的力量注入恩施云锦石中,为恩施云锦石宣传助力。
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沈祥辉表示,恩施云锦石独一无二。云锦石产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瓶颈,同时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产业报告,把市场做大做强,借力文化优势,形成旅游市场,为恩施旅游发展做贡献。
商家代表女儿城负责人表示,云锦石要走市场化道路,不和市场接轨的奇石文化必然遭遇困境,要将云锦石作为恩施的旅游产品来打造,提炼其文化价值,力争将其打造成恩施旅游名片。
州文化促进会主席田发刚表示,建设恩施云锦奇石馆可以拓宽思路,可建设民办博物馆等,还可和商家做好对接,建设交易一条街,并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申报中国云锦石之乡。
州政协副主席陈卫平表示,云锦石是自然赋予恩施的瑰宝,要和文化旅游充分融合,为恩施旅游作出贡献。希望能做出云锦石开发保护总体方案,用文化等方式充分表达云锦石的意境,协会要将分散的收藏家资源整合,形成资源优势,想办法把云锦石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