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江夏区“七才”并举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2023-04-23 09:26:49   来源:今日湖北

1682213030862579.jpg

本网讯吴晓彬 张春红 韩彪)随着武汉市江夏的快速发展,区卫健局采取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等七条举措,越来越多“金凤凰”纷纷加入江夏区卫生健康事业这棵“梧桐树”,成为新江夏人,提江夏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市民大病在区内就诊的越来越多。

 胡波:首个博士后研究生落户,中医、肛肠科“一肩挑”

 1682213063541350.png

“我的家人都在武汉,我比较看重江夏这个平台,更看重这家医院未来发展潜能”。胡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不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主要传承人,也是2021年9月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首个引入的医学博士后。医院非常重视人才,被医院任命为科主任的胡波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分量。

对中医·肛肠科学科未来发展与规划,胡波有着他的见解与构想:“要进一步实行专科细分,紧紧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上做‘加法’,在病人数量与服务质量上做‘乘法’,发挥中医专业特色与优势,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骆德强首次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承担者1682213082828327.png 

“骆德强,南昌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单第一作者SC15篇,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11篇。”该院人事科长辛从军介绍起重症医学科“骆博士”时如数家珍。2022年8月,骆德强作为人才引进从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三甲)引至该院,现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该院重症医学科先后获评“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通过“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

朱灿敏医院神经介入诊疗“开启者”

 1682213097893271.png

“目前,每年神经介入量超500台,其中四级手术120余台。其中急诊颅内动脉取栓术50余台,再通成功率大于90%,90天良好预后率大于50%;静脉溶栓去年全年超200例,平均DNT时间接近45分钟。”

朱灿敏,副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神经病介入在职博士,第七批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2021年10月,他从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引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科室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全面负责该院神经内科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1682213113943894.png

“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自己一个人会的技术,能帮助几个病人?多几个医生能够有处置复杂手术的能力,就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朱灿敏主任经常给年轻医生当手术助手,年轻医生的病患查房全程跟着指导……“放手,但要担责任。”朱灿敏说人命关天的事,一点都马虎不得。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内科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越来越多,很多高难度的手术已逐渐成为该院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手段。

两对“夫妻档”:专家把江夏当成第二故乡

1682213123941916.png 

“都快10年了,我们早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被称为腹腔镜“夫妻拍档”,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胃肠科主任戴少华和妇科主任段丽君,是2016年来到医院的夫妻俩,在各自的科室开展微创手术、发展亚专科培养年轻医生……段丽君说,有幸见证协和托管带来日新月异变化,更目睹了医院整体搬迁后拓面提质蓬勃发展,有医院这个平台,他们的个人业务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加强,坚信医院发展必将越来越强。

33岁的何燕超是呼吸与危重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主治医师,曾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8年。2020年,他作为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工作了两个月。援鄂期间,何燕超看到了江夏的生机和发展。两年多来,他一直关注着江夏,和当年江夏区的“战友”保持着友好联系。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在呼吸介入等专业方面,可以给我提供更大的舞台,让我学有所用,更有成就感。”谈及从上海三级医院“跳”到武汉基层医院,何燕超觉得一点都不亏,他笑称,“我还年轻,想要更多地挑战自己”。

何燕超加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先后独立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下活检技术、恶性气道狭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病损切除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气道黏膜下注射术、激光治疗等)、CT引导下肺结节消融术等新技术,将呼吸专科新的技术转变为常规治疗手段。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半年完成了60例,既往一年不超过10例。今年10月,呼吸科拟开设呼吸危重症监护室(RICU),何医生将开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

何燕超的妻子孙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也是主治医师,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规范化培训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工作4年。

为了揽才,今年4月,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又将孙伟引进到江夏区妇幼保健院内科团队。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艾学才说:“孙伟是呼吸内科硕士,从事老年科疾病、呼吸内科,熟悉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诊疗,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工作经验,加强了江夏妇幼保健院内科团队的力量。”

“夫妻档”的示范带动下,同样被引进的还有“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心全意解除病患疾苦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江喜姣医生。 

高端人才带动学科领域长足发展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尚士宣加盟后,改变了该院病理诊断“靠外送”历史,带领团队使病理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举通过湖北省病理质控中心的免疫组化等6项质控,实现与市级三甲医院并跑。尚士宣介绍,刚到医院,觉得各种条件都欠缺,但院领导配人员、给设备,但凡她的合理要求都尽量满足,让她觉得留在这里“有奔头”。

区第一人民医院手外科主任陈冬生实施了江夏区第一例断指再植术;介入科主任高斌把江夏从来没有的栓塞技术发展成目前的常规化治疗手段,率先实现在区级医院腹膜支架植入处置主动脉夹层;心血管内科主任邓昭武“探秘”心血管介入诊疗“盲区”,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基层版”“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级认证;肿瘤科主任金娜博士带动肿瘤专科化治疗……每一个引进的高端人才都起到了学科带动作用,实现着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带动医院在该学科领域的长足发展。

据了解,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先后成功引进硕士以上、副高级人才25人,其中,医学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5人,担任学科带头人14人;引进硕士100多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集聚了核心竞争力。

王洁:基层医疗健康“守门人” 

今年35岁的王洁是江夏人,曾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ICU,这一干就是8年。2022年,家住在江夏区纸坊街的她在网上看到了湖泗卫生院的招聘信息,经过再三考虑并得到家人支持后,参加招聘考试,并于今年2月6日进入湖泗卫生院工作。

1682213162450108.png

王洁的到来,填补了湖泗卫生院ICU的人员空白。王洁把B超机从门诊推进住院部。“以前,这台机器只用于门诊部,去年年底卫生院新建了住院部,B超机的使用范围可以更大。我在这方面有些经验,可以教会大家怎么通过B超机监测住院患者身体指标以配合治疗。”王洁说。

她还在全院医生面前讲解了除颤器的使用。“除颤器不应该只是‘躺在’急救车里,我们得常练手,以备不时之需。”王洁说,自己向同事们传授经验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知识,在交流中相互促进。

“种下金梧桐,引得凤凰来!”近几年来,为了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出台了人才引进、培养和考核管理办法,在引进学科带头人上予以安家费、3年专项人才津贴、过渡性住房等福利待遇,并协助解决家属工作或户口转入事宜,报销学业深造费用、鼓励科研学术活动等,多措并举坚定实施“人才建设”战略,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让周边居民能看好病、好看病。为充实基层卫生机构,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共招考188人,其中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占96%,成为江夏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编辑:晓颖

1682213193364043.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