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12月2日至3日,作为第三届楚菜美食博览会的预热项目,2020年湖北“工匠杯”楚菜职业技能大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省17个市州和众多餐饮企业的350余名楚菜技能人才以及行业专家们汇聚湖北经济学院切磋楚菜技艺、表达楚菜文化,共同探索一条楚菜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此次大赛由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卢永良·邹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赛前组织了裁判员动员会,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曾九洲、大赛裁判长卢永良、大赛主办单位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周呈敏分别对裁判员高质量执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12月2日至3日,作为第三届楚菜美食博览会的预热项目,2020年湖北“工匠杯”楚菜职业技能大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省17个市州和众多餐饮企业的350余名楚菜技能人才以及行业专家们汇聚湖北经济学院切磋楚菜技艺、表达楚菜文化,共同探索一条楚菜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此次大赛由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卢永良·邹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赛前组织了裁判员动员会,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曾九洲、大赛裁判长卢永良、大赛主办单位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周呈敏分别对裁判员高质量执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专家裁判组合影
湖北经济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教授、大赛工作组秘书长邹志平介绍,楚菜职业技能大赛走过第三个年头,受到了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从8月份开始,各个地市州就已经开始了各地的选拔赛,今天来到比赛现场的都是楚菜行业翘楚和精英。“在办赛过程中,我们始终明确‘挖掘传统楚菜名菜、弘扬楚菜文化、推动楚菜发展’的目标,在制定技术文件的时候就要求选手在各项目中都牢牢把握‘荆楚风味、特色’,展现‘荆楚文化’。”邹志平说到。
邹志平介绍,大赛竞赛项目包括中式烹饪、中式面点、冷拼雕刻、中餐宴会服务四个类别,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其中,中式烹饪特别要求选手在热菜项目上准备一道传统的楚菜名菜,和一道以鱼为原材料的菜品;面点项目中的发面和酥皮面点,要求选手对湖北传统小吃进行创新和技能口味的提升;选手在冷拼雕刻环节的创作中要紧扣楚文化;中餐宴会服务的摆台和选手衣着也要体现荆楚元素。
大赛在2日上午9时进行个人赛实操项目比拼,5个考场70多个工位同时进行,各类食材在选手们的巧手制作中,变成一道道堪比艺术品的菜品。
在热菜项目上,选手们纷纷将对湖北人民同心抗疫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是本届大赛上最温情的瞬间。东湖宾馆国宴主厨程双喜的参赛作品名为曙光之舟,红薯刻舟,意指抗疫胜利的曙光,以致敬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乘风破浪的精神。选手蔡勇端的作品“楚之润”用食材凸显荷花造型的精致细腻,形象的展现了“惟有绿叶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场景,表现荆楚大地物产丰富的特点;舒展的荷叶如同灵动挥舞的双手,表达着武汉对全国人民的感谢之情。
冷拼雕刻考场,一道“黄鹤楼巍然伫立,黄鹤振翅腾飞”意象的摆盘惹人眼球,充分显露了“白云黄鹤之乡”的荆楚特色;“金鸡报晓”冷拼盘上,精细切片的果蔬和卤菜搭配融洽,一只由各色萝卜雕刻而成的“雄鸡”是盘中的点睛之笔。
菜点造型全部由蔬菜雕刻而成 摄影 高钰姗
由芋头雕刻拼接而成的“砖墙”具有荆楚之地的建筑风格特点 摄影 高钰姗
现场,湖北经济学院的“小名人”沈思静也在专注的雕琢面点。1998年出生的沈思静能吃苦,脚踏实地练就了过硬本领,曾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全国选拔赛第2名、总决赛第3名,曾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在磨炼专业技能的道路中她也从未止步。沈思静说:“对于‘技能人’来说,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比赛可以丰富自己的烹饪阅历,更好地学习楚菜文化、传承楚菜精神,为打造楚菜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沈思静坚信能在烹饪技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她想带动更多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据了解,此次大赛以加强技术交流、培训技能人才为主题,按国家职业标准命题,开展“以赛代培、以赛促评”,大力培养楚莱技能人才。本届赛事奖励设置颇具含金量,对获各项目前3名的选手,报省人社厅核准后,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荣誉,并授予或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其中符合条件的选手将按程序向湖北省妇联申报“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大赛将于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进行团体赛比拼,并于当天的楚菜产业发展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
一道“菜汁湖塘河三鲜”摆盘美观、设计巧妙 摄影 高钰姗
选手对成型面点做最后装饰 摄影 高钰姗
来自湖北经济学院的选手沈思静正在制作面点 摄影 高钰姗
冷拼雕刻作品“金鸡报晓” 摄影 高钰姗
面点项目比赛现场 摄影 高钰姗
楚菜名菜——明珠鳜鱼 摄影 高钰姗
专家评委为中餐宴会服务项目选手打分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