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
湖北旅游扶贫:资源转换 行业内生式 多业联动式
2016-08-31 16:24:49   来源:中国网   分享:
0

8月18日,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日前在河北张家口举办,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旅游是扶贫的“翅膀”,扶贫是旅游的“战场”。湖北省旅游委和扶贫办贯彻去年8月份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的精神,在全省旅游行业实施“旅翼”行动计划。省旅游委和省扶贫办会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出台了《关于开展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和《湖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开展“百千万”旅游扶贫工程,培育三大旅游扶贫机制,创新旅游产业扶贫范式,让旅游扶贫这只“翅膀”羽翼丰满,真正硬起来、活起来、飞起来。

截至上半年,湖北全省完成了结对帮扶贫困村33个、贫困户8875户,对口帮扶贫困人口38,341人。全省旅游扶贫综合投入累计超过60亿元。湖北省旅游委的扶贫工作得到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通报表彰,荣获优秀单位的称号。

湖北针对旅游行业特色,推出“百千万”旅游扶贫工程。即,动员全省具有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帮扶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免费开展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商品研发、旅游服务提升和旅游营销推广等;发动全省“百家”重点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扶贫对口帮扶;旅游、扶贫和农业等部门联手,开展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旅游创新创业的“千人”大规模培训;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平均每年吸纳1万名贫困人口直接就业,每年吸纳1千名大学生、艺术界人士、返乡村民等在乡村创业,间接带动10万人的旅游就业。

湖北还完善了“五级联创”创建机制、建立了旅游公益扶贫机制、创新了社会扶贫机制,助群众从根本上挖掉穷根。湖北省旅游局认为,贫困区旅游产业扶贫的路径是:发挥生态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以旅游为引擎,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通过贫困区资源利用的转换与集约、产业内生的发展与增长、行业跨界的融合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湖北省情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其一,通过资源转换,让“绿色”变成“金色”。即利用贫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直接从种植养殖业跨越到旅游休闲产业。如恩施州的国家级贫困县建始县,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于喀什特地貌,穷山恶水,交通闭塞,通过景区带动、休闲度假、创业就业、旅游融合等模式直接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带动21个村10000多人参与旅游,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30元。

其二,行业内生式,通过内涵加工,使“石头”变“金条”。即把家园当花园来建设、把生态当产业来发展、把社区当景区来打造、把乡愁当产品来经营。如大冶市的保安镇沼山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收获的桃子必须挑到县城卖,售价只有几毛钱一斤。如今,沼山村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63家农家乐中,年收入50多万的就有9家。村里生产的桃子,每斤由市场价格几毛钱涨到七、八元以上,亩平增加收入6000多元,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其三,多业联动式,通过产业融合,让“贫矿”变成“金矿”。即发挥旅游产业的乘数效应,把旅游产业主动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并培育出一批旅游产业新业态。如大别山区红安县的华缘农场,探索乡村旅游集合发展模式,通过创意设计,将各种农业资源与非农业资源,有机地整合、融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旅游休闲产业模式和运营体系,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盈利模式。(伍策 冷竹)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