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
湖北:“双提升”下的大步跨越
2016-02-25 11:51:41   来源:未知   分享:
0

 ●“515战略”的湖北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双提升”下的大步跨越

  编者按

  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515战略”,为新时期中国旅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再过几天,就是“515战略”实施一周年的时间节点,这一战略在各地的实施效果如何?2015年11月,本报采访组深入湖北武汉、宜昌、恩施等地,感受到湖北旅游发展的勃勃生机,也感受到旅游发展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本报今日起推出“515战略”的湖北实践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曹巧红

  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目标。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湖北要发展绿色产业,旅游是最大优势,要紧紧抓住机遇,把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投入更多财力、人力,谋划推动旅游业产业大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大省、强省。

  5年来,湖北旅游业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中,实现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在发挥综合带动功能、实施“一元多层次”省级战略、促进湖北经济转型中大显身手,成为湖北省“千亿产业”中最有活力、最具颜值、最富特色的新亮点,旅游业综合指标在全国不断进位,进入“第一方阵”,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大步跨越。

  纵深拓展

  全域发展中斑斓蝶变

  几年前,湖北省能叫得响的旅游品牌是以“一江(长江三峡)两山(神农架、武当山)”为代表的大景区和重点旅游线,这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下的旅游发展需要。

  “当前,湖北旅游业已进入‘泛旅游’时代,旅游资源应从名山大川拓展到山水田园,从中心城市拓展到偏远乡村,从‘高大上’拓展到‘土原真’,甚至可以体验感受的虚拟形态都能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湖北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说。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湖北旅游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向纵深拓展。用旅游的理念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在湖北已形成一种共识。

  武汉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品牌来建设和经营,以旅游标准化推进城市国际化。5年来,武汉投入财政资金数千万元,完善设置旅游标识标牌近2000块,完成800多座城市公共厕所的标准化改造;投资数亿元成功打造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智慧旅游城市。

  在襄阳,旅游业“二次创业”理念独树一帜。近年来,襄阳共引进31个亿元以上旅游大项目,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为代表的“一城两文化”旅游为重点,把以前“有历史、有文化、有说头”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感受、可参与”的旅游产品,使这座“千年帝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宜昌市则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全市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将三峡旅游新区纳入全市四大平台建设,推动了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三峡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跃升千亿能级,旅游业综合收入占GDP比重突破10%,打造了一座“宜居宜游”的绿色城市。

  “十二五”期间,十堰旅游产业能量充分释放,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多元复合型转变,旅游品牌由“武当山一主独大”向“(武当山)山、(丹江、太极湖)水、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转变,形成了“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互融”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咸宁、鄂州、随州等市以旅游标准化为抓手,大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提质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咸宁市一位主要领导感慨:“旅游标准化让咸宁城市发展提速20年。”

  除主要城市外,湖北县域经济也伴随旅游发展呈现崭新面貌。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及大别山区的罗田县、英山县、红安县等提出“全域旅游化”,将旅游发展渗透到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通过旅游发展改变城市气质。武陵山区、五峰县、长阳县、巴东县、利川市等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强县,每县区市都有1至2个拳头旅游产品,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支撑体系。

  “十二五”期间,乡村游的星星之火燃遍荆楚大地。据统计,2014年,湖北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4,实现了几何级增长。“绿绿葱葱”的乡村生态休闲、“红红火火”的乡村星火记忆、“荆荆有味”的农耕美食体验、“楚楚动人”的乡村文化创意,四大模式让湖北乡村旅游由“一枝独秀”变为“百花争艳”。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还激活了乡村经济,带动42万人脱贫。

  翻开湖北地图,这只由东向西翩翩起舞的“蝴蝶”,5年间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张地图因旅游而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转型升级

  强筋健骨中产业蜕变

  “旅游强省,不光看产业规模,还要强产业素质,才能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省级战略中有更大担当。”2013年伊始,刚刚上任的钱远坤就提出了湖北旅游发展的“路线”“路径”和“路标”,要求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能够“担当”“担难”“担责”。

  “担当”体现于经济下行压力中稳健增长的一抹亮色。“十二五”期间,湖北旅游业面临经济下行、企业转型升级等巨大压力。湖北省旅游局坚持“市场决定取舍”的理念,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转型发展、克难攻坚,在“阵痛”中实现成功“蜕变”。据统计,2009年,湖北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4亿元,2014年,这一数字是2009年的3倍多,达3752亿元,预计2015年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5年来旅游经济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湖北增长最快的千亿元产业之一;旅游经济总量在全国不断进位,迈入“旅游业第一军团”。

  “担难”体现在发挥综合产业、绿色产业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事业。“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竣工旅游项目530多个,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200多亿元。恩施大峡谷、武汉江汉朝宗、万达汉秀和电影乐园、襄阳唐城……一大批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片片绿水青山变为“望山见水”的金山银山。“十二五”以来,湖北旅游新增直接就业33.6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65.5万人,带动42万人脱贫,占全省在册贫困人口的18.6%。

  “担责”体现在坚持依法兴旅,为文明社会、幸福湖北建设注入新风。“十二五”期间,坚持“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启动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倒逼城市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通过监控旅游广告、约定合理价格、畅通投诉举报、派员随团暗访、及时约谈警告、依法严厉查处的“六步法”,重点对游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首次对A级景区进行摘牌和警告,破除质量等级终身制,维护游客利益。“十二五”期间,湖北旅游行业始终保持“市场有序、品质诚信、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旅游业成为展示湖北形象、引导文明新风、提升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

  开放合作

  合纵连横中产能聚变

  “开放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对湖北旅游业而言,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主动寻求更大范围合作,是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路径。”钱远坤说。

  湖北位于“中国之中”,自古“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因航空、高铁、高速和长江航道的交通体系完善而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国际航线从9条增加到67条,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成为中部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机场,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路网通达绝大部分重点城市,延伸至湖北每一个市州。

  为把区位和交通优势转变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湖北主动开放合作,寻求更大范围的做大做强。2012年以来,由湖北省发起的“中三角”旅游联盟成立,湘、鄂、赣三省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推出旅游优惠年票,300多家旅行社结成中三角旅行社联合体大联盟,共建无障碍旅游区,使中部旅游地位不断提升。今年5月,湖北、重庆、上海等省市组建长江旅游推广联盟。5年来,湖北旅游在扩大开放中加快开发,使旅游业成为推动“新马车”建设的新动力。

  在海外,湖北正在谋划更大范围的区域旅游合作,一批批境外落地营销次第展开。分别在澳大利亚、巴黎、中国台湾等地设立湖北旅游形象推广中心,把湖北的旅游信息送到游客家门口。正是这样借势借力,包容开放,“灵秀湖北”旅游品牌在海内外越叫越响,入境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湖北正成为日益成熟和热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当前,旅游业面临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更好的环境,‘十三五’期间,湖北旅游业将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钱远坤说。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