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深化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了“地方文化赋新能,非遗传承留匠心”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成立了“烙笔下的艺术传承”小分队。小分队于7月8日启程,深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西关镇,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入户访谈、人物专访、深入调研及实地考察在内的活动,旨在全面考察房陵烙画的生存现状,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实地探访,聆听匠人心声。小分队成员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精心策划了调研方案,细化了访谈内容。不仅拜访了多位房陵烙画的非遗传承人,如许光建老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了烙画技艺的渊源、传承历程及独特的创作理念。在许光建烙画工作室,许老师现场演示了烙画的制作全过程,那精湛的手艺、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每一位队员都为之震撼,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问卷调研,感知民众心声。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房陵烙画在当地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小分队还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同时,他们还利用手中的镜头,拍摄了记录房陵烙画制作技艺及传承人故事的短片,用影像的方式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定格,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传承挑战,创新破局。调研过程中,小分队深刻认识到,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房陵烙画等传统非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传承人才短缺、资金匮乏、文化冲突以及商业化与保护原真性的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一是要融合现代艺术元素和科技手段,为烙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房陵烙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教育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培养更多年轻的传承人,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经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汉江师范学院“烙笔下的艺术传承”小分队不仅收获了丰富的调研成果,更坚定了他们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他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房陵烙画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玉璘)
编辑:侯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