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
龙门古刹钟声悠悠之一
2023-08-08 09:21:17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1691457626543104.jpg

本网讯(作者:朱全;摄影:邹葵)宋朝大诗人张继先有“钟声鼓声朝夕鸣,茶烟炊烟先后生”的诗句,传颂千年、远播万里,除了厚韵深藏、人文氤氲,大概其因古朴优雅、生活气息浓郁而令世人所熟知。7月末到素有“凉都”之称的尧治河景区休养,生活进入悠闲的慢节奏,一日顺山势散步,偶见竹林掩映的山脚处,立着一绿色指路牌“龙门寺”,便与同伴顺着石阶向上攀登,百十来步转角即现山门。 

 1691457660382497.png

此情此景,不觉得脑中浮现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我们走过竹林掩映的弯曲小路,一直通向幽深处,在禅房前又呈现出一片花木繁茂缤纷的胜景,这大概也体现了僧人对佛教高远境界追求。我没有儒家生态思想所主张的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那样的高深想法,只是觉得这里环境幽雅恬静,既别致,又适合修身养性。

尧治河龙门寺住持至祺方丈介绍,保康县尧治河龙门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3年-1620年7月),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掐指一算,名剎距今已有四百年多历史。

神州大地有两座龙门寺,一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即公元550年,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后改称龙门寺,再就是位于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台子包的龙门寺。

早年求学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尤其对地名总喜欢溯其来历,保康作为县治,属于较晚登上历史舞台的县府,保康作为地名,也出现得比较晚,那么,尧治河龙门寺命名是在保康之前?还是在保康之后呢?据清同治丙寅年版,存东山书院《保康县志新纂》一书载:“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邑名始此”,这里的“军”并非指军队,而是指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当时以“军”为邑名者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州”,保康原属房县,宋雍熙3年,即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则属前一种。清光绪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处的界山曾修一祖师庙,朝向保康—侧的庙门,石横额上有“用康保民”4个大字,暗寓以保康为县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乐”之意。鉴于房县辖境辽阔,当时的房县改属郧阳府,明弘治五年,即公元1492年,割房县东修文、宜阳二里置保康县,这么算来,保康县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而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年号,使用年代为1488年-1505年,前后共18年。之后,又有正德武宗朱厚照、嘉靖世宗朱厚熜、隆庆穆宗朱载坖,到神宗朱翊钧使用万历年号,则是1573年-1620年。明弘治五年设置保康县,到万历年间建成并命名为龙门寺,可见尧治河龙门寺是建在保康成为县治之后,顺应了“保康”颂美吉祥之意。

保康地处鄂西北,是一个全山区县,而尧治河龙门寺地处保康、神农架、房县三地交界处。古代山民贫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生存环境恶劣,为摆脱贫困,祈福安康,于是成为佛教信众,这也成为山民毕生的信念。无数的信众会不远百里千里前来尧治河龙门寺叩拜,神龙架、兴山、谷城、房县及马桥、歇马等地的善男信女结对前来朝山进香,拜祖求福。特别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三月三、九月九前后,以及每月的初一、初九、十五,进香者络绎不绝,山上香烟缭绕,钟磬齐鸣,数百年里,盛况空前。这种景象在古代应是普遍现象,在千年前的宋代,大诗人陈棣就做过描述,“古刹嚣尘外,浮图屋角西。残缁犹赞仰,孳羽共依栖。清影芜城远,孤棱落照低。丹梯傥容蹑,极目饱双溪”。龙门古刹钟声悠悠,也许传递着对古代山民的写照。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