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摄影:姚建华)
本网讯(作者:朱全)咸丰县境内的坪坝营尽管森林辽阔,但人烟稀少,所以,夏日避暑游客蜂拥而至,欣赏绵延无尽的山峦绿色葱茏时,能在碧潮翻涌的森林里,或是山岚起伏的小坪坝,看到房屋的点缀,引人遐思,别有一番风味。
据导游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给坪坝营丰富的植被分布和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是武陵山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大概我们是结伴而行,野生动物没见着,倒是不断地在山间小溪见到家禽。一只大鹅雄赳赳带着几只身体瘦弱的鸭子戏水,那场景简直萌翻了!
这里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凉爽宜人,尤其登高一望,天空辽阔,白云朵朵,许多观景点都配置了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仿木制长凳,坐卧随意,享受山风拂面,惬意无比。
清代诗人龙绍讷在《东岫出云》中吟咏“无数烟云触石生,蓬莱五色望中呈,青龙佳气常葱郁,苍狗殊形几变更。雨过佛头披絮帽,日临仙掌照铜钲,此间便是神仙否,缥缈楼台画不成”,将云海的出神入化描述得栩栩如生,午后的云海,天高云不淡,几乎见不到云雾,只有此起彼伏的云卷云舒,层次分明、变幻莫测,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遥望山脚下,起伏的山岚点缀着稀疏的农舍,用清朝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诗作注解,“灯火元宵三五家,村里迓鼓也喧哗。他家纵有荷花曲,不如侬家唱采茶”,竟也妙处横生。是啊,白云生处的人家,自己的家乡谁不爱。
不过,毕竟现在还没到傍晚,日头正高悬着,俯瞰山下,环顾四周,杜鹃、红枫、黄金枫、红豆杉不同的树种夹杂生长,无意中却构成森林的彩色景观,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赏心悦目。
来时,曾有人不解的问,为什么自称土家族呢?像景颇族、苗族,挺好听的。其实,土家是这个民族的人对自己的称呼,与客家、苗家对应,那意思就是原住民,并不是字面上土的意思,原住在这样的地方,恍若仙境,成为山外人的向往之地,仅观七月的云海,时而缠缠绵绵,时而壮阔异常,瞬息万变,山里人开拓出来的路是艰辛,也是浪漫,路的顶端到了白云缭绕的地方,山里人的路是山里人走出来的,尽管白云缭绕却丝毫不虚无飘缈,这里的一切都有着山里人的烙印,算是记住乡愁吧。
山里人家保持着与外界的无障碍沟通,辛勤的通过各种渠道将山货销往山外,常常忙得无暇吃饭,张冠李戴想起陶渊明所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过,在辛勤劳作上道理是相通的,让满怀感佩的我们来到这里,只剩下拿手机不停拍照,留下对山里人家的难忘记忆。
山里再好,陆游说得好,“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日暮西山,我们依然是游客,总要踏上归途。
夕阳西下,山路边的灌木、乔木仿佛成群列队目送游客,展开迎风摇曳的枝叶送给你记忆中的靓丽,栈道静静地享受着夕阳的抚慰,合着游客步履的节拍,传递着莫名的安逸,层层叠叠的远山、云层眷恋的拥抱,似乎飘散着白云生处人家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