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网络慈善不能消费公众善心
2018-01-21 10:02:5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
0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近日刷爆了中国微信朋友圈,随后剧情反转。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媒体人父亲、“小铜人”、“营销炒作”、“三套房”、两台车,一个个本来不该交织在一起的词汇,让公众眩晕。因患病女孩的故事而感动,或转网文或捐钱的网友,随着事件的渐次披露,大多感到善心被利用。

  关于“罗一笑事件”,首先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有意隐瞒,哪些是恶意谋利。罗一笑患白血病,这是事实。不管事件如何演变,这个不幸的女孩是无辜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救治女儿问题上,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罗尔毫无保留。出于关心救助不幸儿童的急切心情,网友发起爱心接力,抛开事件背后的争议,事情本身不乏积极意义。

  通过有商业背景的“小铜人”公号发起捐助,并有意隐瞒相关信息,这是各种争论的源头。作为一次带有当事人本人求助性质的网络慈善活动,相关信息的公示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慈善性质是否成立。现在已经明确的是,罗尔在经济上可谓充裕,可动用的社会资源不少,而且女儿患病住院后医保承担了大多费用,如果要求助,也不该是经济上的救助,至少以他的经济状况,还远未到求助社会捐赠的程度。

  以我国居民目前收入水平而言,慈善尚是稀缺资源。既然稀缺,慈善资源应该用到经济上最匮乏最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中。罗尔在自己和身边亲友尚能应对的情况下,首先想的是动用社会慈善资源,为女儿治病,切走了社会上本就不多的慈善资源蛋糕,这是对真正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剥夺。

  “罗一笑事件”中,最让人诟病的还是其恶意谋利元素。这家叫做“小铜人”的金融机构,并非民政部门审批的慈善机构,以商业推广方式进行网上募捐。而且慈善活动该有的程序不健全,从网上募集了数百万善款,这笔善款如何处置目前尚不透明。其中有多少违法行为,现在需要有关方面介入调查,给不明真相的公众一个解释。不论从法律,还是从道德上来看,一家商业机构打着慈善的幌子,推销自己,为尚未构成捐赠救助性质的人圈钱,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事或将成为中国网络慈善史上的大事件。跳出事件本身的是是非非,有必要对它的衍生效应做出判断。首先是,一个经济上还未到需要救助的家庭,动用了社会上本就稀缺的慈善资源,这是对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的不公。其次,公益被滥用,善心被利用,“狼来了”效应,会让部分公众的怜悯之心自动屏蔽,当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出现,他们会再次慈心大发吗?

  所谓慈善,往往是因为无助而获得帮助,它的前提是相关信息公开和真实。互联网让慈善有了更为简单便捷多样的方式渠道,让慈善活动日益精细化、全民化,但同时,它也因受助人信息造假、资金用途不透明等问题而受到质疑。新《慈善法》在今年9月1日实施,类似众筹等方式的慈善行为也走上有法可依的道路,对网络慈善这个新事物,必须给予积极引导规范,而不是用欺骗来摧毁它。必须引起警惕的是,一个“罗一笑事件”,如果不做出妥善解决,公众的慈善心被一次次利用,慈善心理被人为扭曲,网络慈善的性质势必存疑,中国尚还在构建当中的公益生态,会遭到严重破坏。

  慈善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慈善心被誉为重要的公共意识。网络慈善因为其便捷性、传染性,正成为重要慈善方式。网络慈善机构审批公示、相关条款补充完善、公众网络慈善的教育都要跟上。在法律和道德的平衡上,网络慈善该补的功课还有很多。无论如何,网络慈善切不可消费公众善心。“罗一笑事件”就是留下了一个恶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