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法官抱娃工作”意外走红背后的真问题
2018-01-21 10:02:54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
0

  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法院民二庭法官王清青怀抱2岁生病女儿工作的照片,近日在朋友圈刷屏。网友纷纷为王清青点赞,也为她感到心酸。此后,王清青对记者说,自己被吓了一跳,她感到惶恐甚至害怕被领导批评,也怕当事人觉得这样做影响工作效率。

  也许是同为法官,几天前,笔者在朋友圈看到这张照片时,并没有太多感触,因为类似情景在法院太常见。有的同事手术后不到一周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有的同事白天带家人去医院看病,晚上就得回法院恶补判决到深夜;每天晚餐时都能在单位食堂看到不少孩子,他们都是来“陪”家长加班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王法官自己,也对“走红”倍感意外。

  我倒很希望,人们在关注这位令人感动的母亲时,不妨顺便对法官这个群体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了解。一般而言,一位法官每月需要审结少则二三十件,多则三四十件案子,“五加一或二”“白加黑”是不少法官的工作常态。这也是为什么这位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还要抱着她工作。

  那么,为什么案子会那么多呢?这也正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所带来的阵痛。近年来,随着法治理念的普及与践行,法院成为各类矛盾的集中所在,任何类型的纠纷都能以各类诉讼的方式出现在法院。将所有问题法律化,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本是幸事。毕竟,法治是所有治理方式中,最容易接近公正与平等的。

  遗憾的是,现阶段不少群众的诉讼能力较弱、诉讼预期判断力较差,而法律服务业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又参差不齐,一些律师不能为群众提供合格的法律指导与帮助,甚至存在恶意挑讼,浪费了司法资源。另一方面,对于法院内部而言,既存在司法资源内部结构配置不够优化的问题,也存在司法资源总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并不匹配的问题。

  种种问题集中到一起,就形成了法院的终极顽疾“案多人少”。这一两年来,几乎每周,笔者都能看到或听到,法官猝死或者积劳成重疾的消息。每次获悉相关消息,笔者都倍感沉重,这不仅是感同身受,更是对法治未来的深深忧虑。

  如果我们不对“案多人少”的现状予以足够重视,而总是靠法官的“加班”来维系法院的日常运作,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法官要么极其辛苦,要么人才流失。期待本次司法改革不仅能对司法资源“调结构”,更能“促增长”。莫让法官独自承受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否则,最终的伤痛或许就需要全社会为之买单。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