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鼓励官员做“网红” 丢了乌纱你负责吗?
2018-01-21 10:01:31   来源:快评社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发表致网民的一封信,他在信中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民众信赖的“网红”。多年来,官员踏上“网红”道路的并不鲜见,他们或出于不同目的,却往往不约而同地被卷入舆论漩涡。李鸿忠此言的背后,其实已经潜藏了众多“先驱者”的辛酸。官员做“网红”的确亲民可行,但盲目的鼓励和支持并不能让官员轻松地放下忧虑,甚至还会引发“作秀”风潮,真正需要改善的,却是中国当前刻板的政治生态环境。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是谁?

  大多因招商引资博“出名”

  有人认为李鸿忠的“网红”观较其他同级官员已走在前列,但走在李鸿忠前面的,更有一批已经用实践检验了真理与否的人,这些官员中,有的在红遍网络时,甚至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网红”二字。

  纵观“网红”官员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也是最为普遍的就是招商引资型官员。

  典型的案例就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作为一名清华毕业的高材生,陈行甲在2011年调至国家级贫困县巴东工作后,本身自带光环。为了发展该地区经济,特别是旅游业,他可谓事事亲为。2015年9月,由陈行甲演唱的《美丽的神农溪》MV爆红网络,视频上传后,一天时间内点击量就超过15.5万次;今年4月,陈行甲再次演唱歌曲《巴东之恋》,视频同样也在一天内点击率高达10万多次;更受舆论关注的则是其今年6月20日的3000米高空跳伞活动,借助各大媒体的纷纷报道,陈行甲着实火遍了中国各地。

  除了陈行甲,广东省清远市市长江陵曾一度被网民称为“吃鸡市长”。2013年,江凌等市政府领导率领多家养鸡企业在清远鸡村大摆吃鸡宴,江凌在宴会期间的一句话——“我天天吃鸡”引爆网络热点。江陵此举正是为了提升大众对鸡肉消费安全的信心,他也成为广东省首个力撑养殖户而带头吃鸡的地级市市长。

  谈到因招商引资成为“网红”的官员,山西省更可谓人才辈出。今年6月,山西卫视一档名为《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旅游推介竞演节目开播,山西1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或副市长纷纷亮相该“真人秀”节目,力推各地区旅游经济。而近日,山西省万荣县县长李永辉率队奔赴了近400公里的路,赴首府太原市推销当地农特产三白瓜的新闻同样让李永辉戴上了“网红”的帽子。

  此外,还有在张家界风景区,穿草裙、跳骑马舞、被网友冠上“稻草鸟叔”的时任张家界市旅游局调研员郑亚平;在浙江绍兴柯桥区王坛镇香雪梅海,仙气十足的“小龙女”——王坛镇的团委书记金莹等都是招商引资型“网红”官员的代表。

  还有谁?

  立足民生 个人特色十分抢眼

  第二类“网红”官员立足点多在民生,但个人特色更为抢眼。

  最受媒体的关注的莫过于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原副主任陆群(网名"御史在途")。他曾为50名农民工讨薪和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对赌官帽”;曝光娄底市电业局多名局领导配备奥迪车,被网民美誉为“现代包公和海瑞”;2014年,他在微博上公开质疑国家食药监总局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的行为,称更名给千万计的南方花农造成了损失,引发舆论关注。纵观他的“网红”事迹,陆群个人的“斗士”形象十分鲜明。

  微博拥有近290万粉丝的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亦是其中代表,他的个人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中医的近乎痴迷的追求上。2011年,他在微博和甘肃省卫生厅官网上同时发文推广“猪蹄食疗”(称可以治疗尘肺病)后被网民称为“猪蹄厅长”;2012年,他又组织了四十多名医务人员参加“打通任督二脉”的培训,声称只用9天时间便顺利打通,引发网民一阵调侃;而在今年4月的一次会议上,他又提出了“黄花菜煮水可治抑郁症”的言论,同样引发媒体争相报道。他的说法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民众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

  旋涡

  在争议声中光芒渐失

  在多数人印象中,官员往往是一种严肃权威的形象,所以“网红”官员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必将遭受巨大争议。官员亲民活泼的形象起初往往会得到舆论的赞赏,但舆论在深思熟虑后又总会对其负面影响进行挖掘,当争议到达一定地步时,有些人的仕途或因此改变。

  陈行甲是今年来颇受争议的一位。新华社曾表题为《书记高空跳伞为旅游代言应该点赞》,的评论文章称,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是为了工作,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样的”搏眼球“也不必大惊小怪。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干部形象也应该多元化。但此后不久,便有人开始出来纷纷批评其“太出风头,不务正业”,他在最近的一次爆料中也明确称,有人在给上级的举报信中给他列出了“七宗罪”。可见“出名”后的“危害”。

  刘维忠面对的争议更可谓从始至终。在其利用甘肃省卫生厅官网发文支持“猪蹄食疗”后,争议便开始了。在人们的眼中,刘维忠更像是一位“偏方”专家,而非卫生厅官员。众多专家对其的评论也指出:卫计委是政府部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所以应该慎之又慎,必须对政府形象负责,对人民的身体健康负责。卫计委主任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盲目推介一些“偏方”,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只会让政府的形象严重受损。

  争议持续发酵后,这些“网红”官员的政治命运或因此改变。

  其实陈行甲之所以成为“网红”,还因为其普遍被认为是一位有活力、有朝气的反腐“清官”。有媒体报道称,尽管陈行甲洁身自好,他的“反腐”其实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在“世人皆浊,唯我独清”历来是官场大忌的条件下,他仍成为当地官场的“公敌”。对于陈行甲的仕途,当地官场有两种说法:到此为止,或平步青云。当地一名纪委官员曾透露,“得罪了这么多人,陈行甲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许干满这一届也就算了”。

  与陈行甲稍有不同的是,刘维忠直到现在仍旧表现高调,微博更新率依旧频繁,还是时不时的透过网络与网友进行“中医”交流对话。不过,据悉刘维忠即将在今年底退休,他自己也坦言,这几年的“高调”对他个人影响较大,他没有遗憾。但诸如“没有遗憾”这样的表述本身就充满着无奈和落寞感。

  而与所有仍在职的“网红”官员相比,陆群则更显孤独。2016年3月20日,陆群正式离开机关,辞去编制,开始在一家企业工作(出任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纪委书记,分管监察和审计工作)。他辞职的原因据其介绍,是因为其此前举报的“金银花更名事件”最终无人被查处。作为一名曾经的正处级官员,拥有23年宦途,他的离职不免让人唏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机关仍有感情,却已不宜再把生命耗在那里了。

  何去何从?

  政治生态应更放松一些

  有句俗语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中国官员来说,这种说法似乎更贴切,在“网红”的道路上他们走的很具风险性。所以许多人不理解李鸿忠为什么还要鼓励官员继续做“网红”?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开展交流、表达思想、反映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政府自然不愿轻易抛弃这一阵地。李鸿忠鼓励官员做“网红”无非是希望官员能够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贴近和靠近民意。

  但是单纯鼓励官员做“网红”,不可能让官员们放下忧虑。李鸿忠的号召只是其个人推崇,更高权利机关未必会对“网红”官员的名誉和仕途进行保护。另外,盲目鼓励官员做“网红”很可能引发“作秀”潮,广大民众是否买账亦未可知。

  过往的“网红”官员案例不乏立足民生者,之所以仍备受争议,甚至给其仕途带来负面影响,不是因为脱离民意,根源还在于他们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在传统政治生态以及民众心中的刻板形象。

  现实中,多数官员害怕站在聚光灯下,害怕因此出名后引起网友的围观和深挖,通常潜得很深,不愿与网络打交道。这种行为的出现,一来是官员本身对网络没有形成一种客观辩证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是不自信,担心自己某些行为不恰当,影响政府、党的形象同时自己“遭殃”。

  所以,无论政府还是官员,若想塑造真正的亲民形象,改革点或正在此。

  官员走“网红”道路,在西方政治生态中其实早已是家常便饭,而且已成为一种官场“显学”、一种政治“旧闻”。中国目前仍把其视为“新闻”的同时,已显露出观念、方式的落后性。在党和国家建设更趋开放性的时候,中国政治生态、官员形象确实也应该松松紧了。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