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涤荡观念沉疴
2018-01-21 10:00:55   来源:快评社

  傅园慧成网红了。这位女子游泳运动员的微博页面下,涌来数以万计的跟随者,并给与她最慷慨的赞赏。这些路转粉的原理,缘于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赛后的一段采访视频,她在镜头前真实而逗趣,就像她自称为“比较快乐的哲学家”那样,极富感染力。

  这段直播视频,在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即刻以海量传播的方式迅速流传。观者真心实意地为傅园慧的高兴而高兴,这个时候,她是否夺金都不重要。傅园慧的极乐逗趣,将人们带到了一个重新审视奥运会,甚至重新打量自己的高度,金牌不再是悲喜的唯一来源。

  在本届巴西奥运会的风向下,至少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散发着一种正确的奥运理念,那就是金牌不是决定运动员价值的唯一标准,夺金不再是与爱国挂钩的唯一标准。正如有论者断言:中国人民已经达成了去金牌化的情结。这对偌大中国真是好事。

  在傅园慧表现出精灵古怪的视频之前,社会对奥运去金牌化的呼声还只是理论上的推演,还只能从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开放与自由编排中去寻找依据。感谢傅园慧,给中国去金牌化的健康心态送来了活生生的证明。那些给小姑娘点赞的人中,感受到了这以可贵的案例。

  而在此之前,孙杨粉丝针对霍顿那种“同仇敌忾”的网络攻伐尚未平息,尽管喧哗围绕着一些口水展开,但指向的依旧是令人厌烦的金牌话题。可以说,等到傅园慧被社交媒体发现,她开朗、有趣、善意的性格,形成了强大的清流,吹开了孙杨口水门的泡沫。

  当然,在赞赏傅园慧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将她与金牌对立起来,也不认为如此快乐的姑娘就一定要避开金牌才能幸福。相反,民众在傅园慧这里,看见了光亮的人性与奖牌之间并不冲突的一种可能。而在过往的奥运会及其他比赛中,仿佛只能挑奖牌而丢弃人性。

  在过往那种特定的竞技体育环境下,夺金成为最高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什么手段否可以用。马家军集体、定时、按量服用兴奋剂,长跑运动员为了出成绩,沦为某种只知道奔跑的“赛道奴”。这是极端的案例,而为了奖牌挤压人性、扭曲运动员追求的不胜枚举。

  从这层意义上说,傅园慧是幸运的,她不只是用乐天派的逗趣性格维持了一名运动员的尊严,更象征了新生代中国竞技运动员逐渐走出历史阴霾的潮流所向。在傅园慧式表达的另一面,则代表了大众对传统金牌观的厌弃,对人性回归赛场的乐见其成。

  多少年来,包括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乃至于中国人都深受那种将金牌与爱国贡献挂钩的金牌观的禁锢,一旦赢得金牌,哪怕是欢呼也带着生死考验的意蕴;而一旦失守,则又必定自责至羞愧难当。这样的奖牌观不只是运动员的负累,也成了中国人的不能承受之重。

  一如傅园慧的自我调侃,这个“比较快乐的哲学家”缓冲了那种束缚心灵、无法从竞技体育中感受美好的中国式金牌观。这是里约奥运会送给中国的一个“礼物”,当然无法让所有人都理解,但傅氏哲学的意味,足以在一意孤行的金牌观之外开辟新的可能。

  也就在里约奥运会比赛正酣的时刻,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奥体公园里,众多跑步者正在享受他们跑步哲学的快乐。而在那些敢于自我挑战的攀岩者、骑行者以及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的你我他眼中,傅园慧是最可爱的,不只是她的“比较快乐”,还在于她破除沉疴的“洪荒之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