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如何让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2018-01-21 09:59:17   来源:网络

□程曼诗

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12月30日下午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毫无疑问,青年是爱国主义的主力军、先锋者。当代青年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当今全社会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同时广大青年更有必要坚守和践行。因为这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记得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北大的五四讲话中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的确,青年的精神定位不是小事,如何帮助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亟需讨论的命题。

第一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区分。青年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其中包括不同的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人生经历的个体,因此他们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各有不同。大学生更多关注国家发展趋势方向问题,企业青年更关注国家经济形势与自身发展问题,进城务工青年更关注社会保障和公平正义问题,农村青年更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致富问题。因此要把爱国主义的“大道理”转化为各种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第二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区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时要各有侧重。对于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要通过积极有效的灌输,培养他们对党和祖国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帮助他们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概念;对于企业青年,要注意把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与经济效应结合起来,让他们明白经商如果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财富的积累也是蒸蒸日上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要注意侧重理性分析和体制探讨,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三要注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心态。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实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肯定会有一些反差,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不应回避,要真实反映和针对性引导。既要分析我国当前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要让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认识更理智。同时要针对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进行教育的表达。在教育引导的手段和路径上要融入新媒体和各类时尚元素,使其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只有思考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只有真正体验人生的人,才会写出真正的人生哲学。主体与客体、意志与理念、观念与现象、世界与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在不同人的脑海里隐射。正如一句谚语所言,风向转变的时候,有人筑高墙,有人造风车,区别在于是否有眼光与胸襟。因此坚定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当代青年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