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中央第九轮巡视的反馈情况公布。马不停蹄,6月22日,中央第十轮巡视工作部署会议又召开了。这次会议的通稿,1400余字,内容丰富,看点多多。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颇有意味。天气炎热,我们不妨来一起学习下。
话说,现在研究和解读中央巡视工作的文章挺多的。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就在今年2月份,也就是第九轮巡视部署会召开之际,中纪委网站曾经盘点过中央巡视工作。这应该是极其罕见的,也可以说是对中央巡视工作,最为权威和官方的解读了。这个解读,内容很丰富,信息量很大。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的一个主要意思就是:从2013年开始的中央巡视工作,并非铁板一块、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完善发展的。用官方一点的表述,就是中央巡视工作始终“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具体怎么个深化和坚持呢?比如“回头看”这项巡视措施吧,之前的巡视是没有的,直到第九轮巡视才有,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在到了第十轮巡视工作部署,中央又再次强调了这项措施的重要性,而且表示会继续运用。再比如专项巡视,这也不是从第一轮巡视就有的,而是到了第三轮才开始有,尔后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另外,巡视组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从10个到13个,再到如今的15个,越来越多。从“一托二”变成“一托三”,反映的则是每个小组巡视的数量的变化。
“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是一句空话。从这些数字和形式的变化来看,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会越来越重视。而官方做这样一个总结,我觉得也是为告诉那些心存侥幸者:真没有侥幸的空间,中央巡视工作的力度不会减只会增,不玩儿套路,出其不意。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第十轮中央巡视工作的特点,心里就更有底了。这一轮巡视,同样是建立在前面的巡视基础之上的,是对之前巡视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根据这次部署会议的通稿,这次巡视和第九轮巡视的数量,好像没什么变化,依然是32家单位加上四个“回头看”的地区。但如果足够仔细的话,还是能看出其中的细微差别。比如,虽然都是简单地列出32家单位,但这次通稿中列出的单位却加上了“党组”或“党委”。举个例子,这次通稿中列出的巡视单位中,有一家是“中国地震局党组”,如果按照过去的习惯,它就只会表述为“中国地震局”。那么,为何这次要加上“党组”或“党委”呢?
实际上,在去年10月份第八轮巡视部署会议的通稿中,我们就见到过一句这样的话:“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政治巡视,明确“党组”或“党委”作为巡视对象,是应有之义。这次的通稿对此也说得很清楚:“中央巡视组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中央精神吃透,深化政治巡视,重点检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情况,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否有力。”
另外,与历次部署会议的通稿不同,这次巡视工作的对象,除了包括上述所谓的“党组”或“党委”外,还另外加上了各个地方和单位的纪委、纪检组。这也是“新情况”,在过去可没有那么直接的表述。其原话是这样说的:“巡视要把纪委、纪检组摆进去,检查监督责任履行得怎么样,‘探头’作用发挥了没有。”
这意味着,这次巡视部署,明确了对党内监督者的监督,是一次巡视范围的扩大。和明确党委和党组作为巡视对象的意义一样,明确把纪委和纪检组列为巡视对象,都可视为巡视工作不断细化和完善的表现。“摆进去”三个字,其实也颇值得玩味。纪委或纪检组本应该就是政治巡视的对象。相反,如果忽略他们,反而容易造成监督死角,容易形成所谓的灯下黑。一个“摆”字,说明巡视工作,不能忽略党委或党组的主体责任,也不能忽略纪委或纪检组的监督责任,两个责任,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