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
街谈巷议(2016-6)
2018-01-21 09:58:17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政府热线不热,根在权力冷漠

  记者近日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发现不少存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群众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

  既然一些热线电话体现不了自身价值、解决不了民众的难处,还有存在必要吗?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撤掉了热线电话,民众就少了一个反映和投诉问题的渠道,这绝非好事。

  既然热线电话不能撤,如何让热线电话更有存在感,破解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这“三难”?对此,有两个建议:一是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妨经常拨打一下本部门的热线电话,看看能不能打通、打通了能不能解决问题?二是,将“首问负责制”落实到位。电话必须能打通,通了之后接线员必须将问题转交上去,第一个接受询问的人负有首次接待的责任,必须解决问题。电话是否及时接听、业务是否熟练、首问负责是否落实、态度是否热情、是否使用文明用语,这是衡量热线电话是否名副其实的五条标准,谁违背了标准谁就要被问责,看谁还敢敷衍?

  设置热线电话是为了便民,为了解决民众难题,也是为了架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梁。一言以蔽之,热线不热,根在权力冷漠。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为官不作为就是变相腐败,热线不通,通了不办事,正折射出一些机构和官员存在不作为的问题。对不作为的官员,该亮出问责之剑了。

  (来源:京华时报/作者:王石川)


3亿巨资修了“烂路”,就这么“罚酒三杯”?

  广东斥3.26亿元巨资修复的国道321线改造(养护)示范工程肇庆段,仅数月之后就打回了原形,甚至有些路段破损状况愈加严重。今年1月,肇庆当地“电视问政”时,民众把这个丑端了出来。肇庆公路局局长到现场察看后承认,部分路段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对监管和督查不到位表示公开道歉,并承诺整改。

  5月3日,工程质量检查和市、县两级公路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调查已完成,包括肇庆公路局局长在内的12名干部被处分、2人被诫勉谈话,7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被罚款并被信用扣分。

  一边是3亿多元投入打了水漂,一边是如同罚酒三杯的处理结果,如此一幕,显然让人沉思。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的调查通报,认定肇庆市公路局、四会市公路局、德庆县公路局,存在改造监管职责不到位、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批等问题,而群众最关心、质疑最强烈的有没有偷工减料、层层转包,有没有腐败等问题,在当地的调查处理结果中只字未提。

  3年前,佛山市检察院通报,江肇高速公路高明段,短短24.3公里的建设区间,共有30人被立案查办,平均不到一公里,就倒下一名干部。这让人看到了公路建设背后各种腐败的可能性。即便没有腐败行为发生,罚酒三杯的处理结果,同样无法让民众感到问责动了真格。这么明显的豆腐渣工程,这么长时间的施工,当地公路部门的主要领导,竟然在道路一片狼藉、民怨四起之后还不知情,还要去现场才发觉施工质量有问题,才承认监管没到位,这种失职行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配不上这个冠以“示范”的工程,都配不上自己肩上的责任担子。

  不是每一条公路建设都会出现腐败,但公路建设与腐败,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团阴影。当地监察部门如果在此问题上不做正面回应,不查个底朝天,这样的罚酒三杯,就很容易成为法治监管的反面示范。

  (来源:新华网/作者:刘雪松)


“处罚权汇集1个局”:微观改革样本有看头

  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从2011年起,20多家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力量从原单位剥离出来,整合成了商卫食药、农业、城乡建设、社会事务4个行政执法大队。今年年初,在4个执法大队的基础上组成的长沙县行政执法局正式投入运转。管罚分开,权责对等,面对居民投诉和上级问责,现行政执法局“无法向任何人推诿,也无法找任何借口。”

  长沙县此举,也是被逼出来的治理对策,应对的是九龙治水和执法空白共存的“老毛病”,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当青蛙在田里的时候,它归农业部门管;跳进水里,就由水务部门管;跑到山上,变成林业部门管;被卖到了菜市场,又成了工商部门管。结果到头来谁都管不好。”基层政府的改革未必是特地响应中央“放管服”改革的推进,但却在微观经济生活的管理中本能地向这个目标靠拢。

  这是个挺有看头的改革样本。从长沙县现在取得的效果看,至少能体现出两点启示。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最基础的是一种视角的转变,即学会熨帖地贴合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办事诉求,而不是要求后者削足适履以“适格”行政机构自身的逻辑。二是,有分权和制衡才有高效和廉洁,这是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规律。如果包括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都从属一个部门,就很难不面对内部监督虚设、外部监督不得门径的问题。

  近些年,基层多有行政改革动作,也有一些完全是不符合现代治理规律的“奇葩”,但总的来讲都遭遇了 “露头就批”的情况。中肯的说,在基层治理溃败四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起来走两步”总比躺着装睡要好,只要合法,不妨对其抱有些等待的智慧。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p#分页标题#e#

“三亚纸贵”是事业单位改革梗的涂鸦

  有三亚市民反映称:“外面打印店打印一张A4纸才1元,而三亚市规划信息中心打印一张图少说50元,多则上百元”。复印规划图,“A1,200元;A3,100元;A4,50元”。这哪里还是复印,分明是在打劫!相关部门雁过拔毛的揩油嘴脸,让人不齿。而更让人不齿的是,天价复印的收费依据居然是个“死规定”---物价局此前已下发收费标准废止的通知。可就是这样一个“死规定”,却被三亚市规划信息中心强行“供起来”成为创收法宝,权力的贪婪溢于言表。

  《海南省物价局关于重新核定三亚市规划信息中心有偿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的批复》明确规定,“A3每张61元;A2每张83元。”规划信息中心的标价却是:“A1,200元;A3,100元”。而在具体执行中,“两张A1和一张A2的规划图纸,却收费1000元”。显然,规划信息中心并未认真执行批复,而是在暗中不断加码。所谓的严格执行原规定,不过是相关部门“难看吃相”的遮羞布而已。

  相关部门何以如此贪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事业单位的臃肿买单。许多事业单位设立的初心是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然而,没有严格执行编制管理,无序进人。同时,相关领导大量安插临时工、合同工。这造成事业单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收入入不敷出。相关单位不得不提高公共服务价格,给编外职工发工资。比如本新闻中,负责人直言不讳,“规划信息中心是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收费的一部分钱用于支付员工工资。”

  试想,若严格执行分类管理政策和编制政策,三亚市规划信息中心被定义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买服务”。而不是继续盯着差额拨款的帽子,规划信息中心还会打劫群众发工资么?

  (来源:华声在线/作者:薛家明)


蒋尊玉豪宅的一本书何尝不是人生教科书

  5月16日,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涉嫌受贿罪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办案人员对其住所进行搜查时发现,蒋尊玉家里书柜摆放的不是书籍,而是名贵的烟酒、玉器、古董、字画等,偌大的豪宅里只有一本书,还是“少儿不宜”的读本。

  蒋尊玉贵为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看似道貌岸然,实则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据检察院的起诉书指控,1996年至2014年间,蒋尊玉利用职务之便,近乎疯狂地收受巨额利益、用公款送礼、在私企老板的安排下多次嫖娼、参与赌博、与多名女性通奸,就连见过世面的一线办案人员都称大开眼界,难怪要称其为“五毒俱全”的干部。

  蒋尊玉不仅“五毒俱全”,开会时还经常爆粗骂人。这样言行粗鄙、猥琐的干部,如果家里的书橱摆满世界名著,不仅是对读书人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名著的一种糟蹋。反倒是那本“少儿不宜”的读物,看起来更契合蒋尊玉的性格特征。蒋尊玉豪宅的那本“少儿不宜”读物,何尝不是一本人生教科书?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潜心读书,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成天热衷于应酬,沉迷于声色,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必然丧失干事创业的锐气,丧失拒腐防变的意志,最终走向堕落。

  (来源:红网/作者:张卫斌)


村官索要“盖章费”是权力在“放肆”

  江永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蒋俊善介绍,截至5月9日18时,全县共排查出“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线索1427件,涉及金额148.69万元。上江圩镇上江圩村村委委员欧养仔被调查。

  一个村委会委员,不过是“芝麻大”的村干部,却侵占村民养老金、冒领“迁坟款”,甚至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农户要办理宅基地审批,他收取“请上级吃饭”300-1000元的“工作餐费”;发放审批手续时,他还要收取200元“盖章费”;申报扶贫户他还收取照相费、跑路费100元。这样一个“雁过拔毛”式的村干部,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给钱不办事,一方面是由于欧养仔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觉悟水平差,用近乎于“强取豪夺”的手段从村民手中获取金钱供自己花销。另一方面是由于村级基层组织缺乏监管,使村干部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监督,使欧养仔这类“雁过拔毛”式贪“官”有了可趁之机。

  要想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村级组织在干部的任用上就要下功夫,提高村干部文化水平,多开展文化及作风建设活动,提高干部党性修养,让干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同时,上级和村级都应该完善监管机制,拓宽监督渠道,让村民也参与到监督中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做到对腐败的“零容忍”,村干部的权力不能“放肆”。

  (来源:人民网/作者:拾月)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