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搓一盘草绳两块五毛钱,一天能编织40盘,坐在家里一天能搞100块钱。”9月17日,安陆市雷公镇柏桥村村民杨忠芳的老宅里,堆满了刚从地里收割的干稻草和加工好的一盘盘草绳,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她熟练地“喂草”、拉绳。
一间房,一架绞草机,一把椅子,一堆稻草,就组成一个小型草绳加工厂。
连日来,柏桥村的留守妇女们围在搓绳机旁辛勤劳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稻草当柴烧或者当牛饲料,如今种田不用耕牛,烧火做饭都用上了液化气和电,稻草都是一烧了之。”杨忠芳说,去年开始不允许焚烧秸秆,将稻草编织成草绳能变钱,活路也不重,村里稻草也变金贵了。
柏桥村编织草绳已有5年了,最早“吃螃蟹”的是村民廖正强。2011年,他购回了10台草绳编织机,收购村民的稻草,请村民编织草绳。“草绳主要用于园林树木保暖、机械运输等领域的包装衬垫材料,各省市市场较大。买一台绞草机投入不到千元,一天用电1元多,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大。”廖正强介绍,如今他采取分散生产、统一销售的模式,将编织机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秋收前与农户联系好,稻草晒干后加工成草绳。“加工草绳不误农活,从现在一直干到开年3月底。每年加工稻草有30吨,可以吃掉村里1000多亩中稻秸秆,每盘卖8元钱,年产值有80万元。”
“今年是全省实施秸秆禁烧的第二年,镇里采取行政推动禁烧、就地粉碎还田等措施,如今稻草编织草绳能变钱,为秸秆禁烧找到了一条新路。”镇党委书记王向东说,已在全镇推广柏桥村的经验,将用3年时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草绳编织机扩大到3000台套,每年让稻草为农民增收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