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龟亭下的白石龟极富传奇色彩。
据《晋书·毛宝传》中记载:东晋豫州刺史毛宝戍守邾城时,曾在江南武昌买到一只极其少见的白色乌龟,毛宝嘱仆人精心饲养,待乌龟长大后煨汤滋补身体。过了一段时间,毛宝因政务繁忙,无暇顾及此事,仆人就背着毛宝将白龟送到赤壁矶头的江边放生了。当年,后赵石虎派遣张格度率两万人攻打邾城,毛宝与西阳太守樊俊率六千士兵从邾城突围退到赤壁。在前有大江阻挡、后有大军围攻的情况下,毛宝与众军士为了免受敌人的凌辱,都赴江而死。当时,毛宝的仆人也抱着一死了之的想法,闭着双眼,由赤壁跳入大江……令他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落入水中,好像被一个物体托住了。仆人睁开眼一看,只见自己落在一只大白龟身上。那只白龟朝他点了点头,回身在赤壁矶下转了一圈,然后径直向江南岸游去,仆人因此幸免一死。仆人十分明白,这救他性命的白龟正是他先前放生的那只小白龟。
一千多年后,明代嘉靖年间的黄州知府郭凤仪依据《晋书·毛宝传》中的记载,用巨大的白石凿了一个乌龟,放在赤壁矶头,并立下“白龟渚”石碑,彰显善恶有报的往事。与此同时,郭凤仪还撰写了一篇劝人为善的文章《白龟渚记》。
从嘉靖二十八年(1550)到现在,这只石龟蹲踞赤壁矶头已有450多年了。正如郭凤仪在《白龟渚记》中所说,白龟尚能知报放生之恩,而世上忘恩负义者大有人在,人不如动物,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在郭凤仪凿白石龟后33年,翰林侍读张元忭于明万历十年(1582),游览赤壁,见石龟蹲踞赤壁矶头,便将矶头的“水月亭”改名为“放龟亭”,感化教育老百姓。与此同时,张元忭还将一条两尺多长的活鲤鱼放入大江,并为此写了一篇《游赤壁记》,略述“人生如梦,大觉而后知”的感慨。
明代的放龟亭被毁于兵火,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记者 周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