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郑州一老先生拉着孙女猛拍97路公交车车门,要在路口上车,上车后便对车长破口大骂。但小孙女说的话让车长直掉泪:“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1月14日《大河报》)
文明乘车,爷爷竟不如孙女懂事,让人唏嘘。与之鲜明对比的,是近日某地公交车上一名七旬老人给年轻人让座,引来网友纷纷赞许。当时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同上车的女青年让老人坐,老人却让年轻人坐,他笑呵呵地说:我站会没什么,年轻人上班太累了。
一句“年轻人上班太累”,多体贴,多亲切!同在公交车上,同是老人,让座的具有长者风范,老有可为;骂人的则有失老人风度,倚老卖老。“人跟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其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双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明尊老与爱幼二者不可偏废,敬重与爱护也是相互的,并非天经地义的义务。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为老年人让座,迁就照顾老人,这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不过,这也养成了某些老年人的定势思维。笔者是一名老人,看到挤公交车的年轻人和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总是能感受到他们的不易。他们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找个位子歇口气,即便不让座位,也无大的过错。老年人要将心比心,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孙体谅关爱,大可不必倚老卖老甚至蛮横霸道。
如果人人都做谦谦君子,长幼互谦让、夫妻互亲爱、邻里互和睦、师生互理解、干群互体谅……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