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草稿纸藏学情,错题本寻症结:符玉欣老师的智慧教育之路
2025-10-30 10:51:39   来源:今日湖北

晨辉漫过经开一中的窗

总有个身影嵌在晨光里

或是廊下俯身,倾听少年心事

或是课上执粉笔,让数学公式绽微光

作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硕士、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现任武汉市经开一中高三(3)班班主任及数学教师的青年教师符玉欣,早已成为学生口中 “懂公式更懂我们” 的特殊存在。在工作过程中,她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教育热忱,在困惑中探索、在调整中突破,走出了一条充满温度和智慧的教育之路。

破局:草稿纸里探学情

在刚接手班级时,符玉欣便思考如何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尽早熟悉每一位学生。很快,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她找到了突破口 —— 从 “收草稿纸” 和年级内已验证行之有效的 “守班” 两件事入手。

每周收上来的数学草稿纸,成了她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 “窗口”:从草稿纸上能清晰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也能见证他们从 “随意写” 到 “规范写、认真写” 的转变。当发现学生学习状态出现波动时,她会第一时间主动沟通,耐心解开学生的心结。起初,部分学生草稿纸字迹潦草、内容零散,而随着习惯的养成,纸张上的书写愈发清晰,数量也从寥寥几页增至几十张。“刚过去的九月,班上多数同学每周能交 18 张以上,还有两三位能交 50 多张。” 她笑着说,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真切转变,也让她更坚定了 “从细节抓习惯” 的教育思路。

此外,每天最后一节晚自习,符玉欣总会守在教室里。讲台旁的那道身影,像一盏带着暖意的灯,温柔地照亮每个孩子的学习时光。学生眉头微蹙、为题目犯难时,她会悄悄走近,俯身轻声讲解;发现有人情绪低落时,她会主动拉着学生聊近况,慢慢抚平;遇到学生倾诉烦恼时,她会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倾听每一句委屈。那些嵌在晚自习里的对话,像穿针引线般缝补着成长的褶皱。渐渐地,就连在家不愿和父母多言的孩子,也开始愿意向她敞开心扉,师生间的信任悄然搭建。

学生因 “亲其师”,故而 “问其难,信其道”。凭借专业能力与真诚态度赢得信任后,符玉欣的教学建议也更易被学生接纳。每次考试后,她会引导学生先自查试卷,再主动找各科老师分析问题,同时为每个人制定 “跳一跳够得着” 的任务 —— 练字、做题、背书,且每周逐一检查落实。四个月后,班级的变化悄然显现:清晨的读书声更早、更响亮;后进生被氛围感染,放下书包就加入晨读;甚至曾 “自我放弃” 的学生,也开始主动提问、大声背书。“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求知里,向上的能量场就形成了。” 这是她在破局过程中收获的深刻教育感悟。

巧解:错题本里寻 “症结”

“数学不是天书,关键是找对方法。” 深耕数学教学多年,且拥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资质的符玉欣,在实践中摸索出 “错题本 + 一题多解” 的教学模式,让不少原本畏惧数学的学生逐渐找回信心。

为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她特别强调错题本的价值:“不是让学生机械抄题,而是让他们写下错因、正确思路和同类题总结。我们数学组老师都会盯着学生改错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 她还常常把高中时期总结的计算技巧分享给学生:同一道题,会对比常规解法与简便算法,告诉学生 “10 分钟能算完的题,用技巧 3 分钟就能出结果”;遇到复杂数值计算时,她会分享 “跳步技巧”,避免学生陷入繁琐的计算陷阱。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方法的力量”,符玉欣还会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我坐在讲台上和他们同时做题,一般一个多小时就能写完。学生看到后会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自然就愿意跟着学方法。” 如今,她的数学课堂上,再也没有 “低头不听课” 的学生。“只要让学生觉得‘能听懂、有效果’,他们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

善育:班级活动变 “共创”

“班会不该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的独角戏,而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发光的大舞台。” 除了在数学教学领域深耕,作为高三(3)班班主任的符玉欣,也在班级管理中注入巧思。“现在班会都是我们自己组队策划,反而更有成就感。” 这是高三(3)班学生对班会的直观感受。

在班级活动组织中,符玉欣先做学生的 “引路人”:她先让学生熟悉班会基本流程,再在实际开展时细致教授 PPT 制作、流程衔接等实用技能。待学生逐渐适应后,她开始大胆 “放权”: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小组轮流负责班会的全流程 —— 从主题选择、内容设计,到 PPT 制作、现场展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于是,在 “九一八” 纪念日主题班会上,有人负责查阅史料、严谨考据,有人精心编排情景短剧,还有同学将老照片与影视素材剪辑成震撼人心的视频,带领全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中秋佳节时,小组成员分享传统习俗与家庭团圆故事,让教室里满是温情;国庆期间,他们展示假期出游的所见所闻,交流对祖国文化的真切感受。这些丰富的活动,都是符玉欣对 “小组合作育人” 理念的深度实践。

在一次次协作中,改变悄然发生:曾经腼腆的学生勇敢站上讲台,大家在分工中学会倾听,在合作中懂得包容。不知不觉间,班会不再是需要完成的 “任务”,而成了大家共同期待的 “成长派对”。班级的凝聚力,也在这些温暖的共创时光中悄然生长,愈发坚实。

在符玉欣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她在草稿纸里读懂学生,在错题本中传授方法,在班级活动里点亮成长。学海无涯,她于一方教室中热爱每一个生命,把专业与关爱贯穿在教育教学中,一步一步,愈加坚定。(经开一中/田贝)

责编:长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