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她让武汉民间艺术出圈!武汉经开区新添一项省级思政典型经验案例
2024-12-18 09:49:23   来源:今日湖北

小学阶段既是人生步入学堂的起点,也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初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相比于高校,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更多地关注个人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如何使思政课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以哲学思辨的角度更好地关注社会,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三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的通知》(鄂教基办函〔2023〕20号),确定102名班主任和100名思政课教师的展示交流活动案例为典型经验。武汉经开区沌口小学虢碧莹老师在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典型经验案例,是该区唯一入选的一节课,武汉市小学仅六节课入选。她在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阅读学科相关理论书籍中渐渐找寻到了答案。

1734486448524755.png

“2022年,《只此青绿》爆火出圈。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与现代演绎。在表演中,我们不仅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更体会到了艺术与时代、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虢碧莹老师说道,“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变革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时代难题。根据课前调查,我发现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书本或影视作品,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浮于表面,对于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存在价值与意义等更是所知甚少。”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湖北省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同时又毗邻“藏巴文化”和“南蛮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翘楚。如何让千年荆楚文化的瑰宝,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呢?她通过翻阅12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立即锁定了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这一课。 

“因为教材上民间艺术这一课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于是,我尝试反复询问和实地探访湖北和武汉当地民间艺人,查阅报刊书籍,费尽心思搜罗了众多湖北和武汉的民间艺术资料和实物,目的是想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喜爱湖北以及武汉当地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虢碧莹老师娓娓谈道。

1734486556851514.png

在教学实践中,她结合班级学情和新课程标准,运用了情境浸润式、活动探究式等教学法,旨在增强学生体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她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为武汉民间艺术品做“代言”。活动中,学生们采取现场解说、分享交流的方式,让他们获得了“在场感”和“当事人”的课堂体验,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武汉民间艺术丰富多样、个个精彩的特点以及独特魅力。随后,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汉绣、黄陂泥塑、武汉剪纸等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带领学生们赴薛峰小学开展非遗剪纸的研学活动,尝试剪出简单的樱花剪纸作品,让学生懂得了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智慧心血和聪明才智,武汉之所以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正是因为有武汉民间艺人的匠心坚守。

课后,她还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请学生们在假期实地打卡武汉汉绣博物馆、吉庆民俗街等地,去进一步领略武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与工匠精神。

1734486812508785.png

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教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基于素养导向,努力打造情理相融、资源融通、知行合一的课堂,善于把学生的“困惑点”转化成立德树人的“增长点”,用真情实感讲好鲜活的中国故事,倾心打造接地气、有温度、有故事、有力量的思政教育新样态。(通讯员谢小玲、曹宝、王素培

编辑:长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