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山中杨,一雕上华堂。”这句诗说的是根雕艺术。在武穴市花桥镇,有一位名叫陈许山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神奇的双手,把看似平常的“朽木”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艺术品。
走进陈许山的家里,就会被他的根雕作品所吸引,各种各样的根雕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今年66岁的陈许山做过木工,开过家具厂。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看到一件根雕作品顿时萌发兴趣,决定要学会这门手艺。于是他自己到深山挖来了一些树根开始练习,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双腿麻木得动弹不得,但他从没有退缩。
陈许山:开始做的时候,好多人都笑我,说我做这个有什么用,像这个烂树根能做什么,我就是爱好这个,越做越有味,做坏了,我还是照样做。
由于半路出家,无师自学根艺,陈许山一直秉承着一颗本真、崇尚自然的心在做根雕,寻求树根的“根味” 。
陈许山:晚上做梦的时候都是这个东西,想着怎样才能做好,做出来了,人人会喜欢。
所谓根雕,七分自然三分雕,将树根原有的“质感”和“根味”展现出来,才是根雕艺术的根本表现所在。瞧,这件根雕作品“中国地图”可是一件价格不菲的藏品。
陈许山:七看八看觉得(这个树根)有中国地图的模样,就慢慢雕,花了我半年时间,前些天有人出12万要买,我舍不得卖。
一件一趣,一型一味,一品一绝,敦厚的乌龟、展翅高飞的雄鹰、神态各异的八仙图,件件精彩。树根在陈许山的手上,就像施了法术一样,尽显趣味,惹人喜爱。20多年来,陈许山创作根雕不下数千件,卖出去的也不少。但他看重的并不是根雕给他带来的经济收入,而是从中体会到的快乐,让他悟到人一生中的一个“缘”字。
陈许山:我觉得和别人比还有差距,想继续努力,做的更加出色,使我的根雕作品更有生命力。